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妇人杨氏之“复活”
书名
妇人杨氏之“复活”
作者
卜永坚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303302659
出版年
2024-11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中国
历史
法律
清史
社会史
明清史
法律史
法制史
豆瓣评论
JANE
选读,这个案子拍成电视剧应该很好看
2025-03-11
带着鲱鱼散步
借助离奇个案探讨清朝司法制度 好读好看 可惜还是研究不深
2025-02-17
cadmananda
喜欢这种细致描写小人物、历史细节的书,感觉这个传奇故事早晚会被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有点意外的是杨氏后人的反击,很有意思。
2025-05-28
小艾喜欢猫
堪比两湖版“马丁盖尔归来”,其实只读第一章就很精彩了,后面的研究其实很难用这一传奇个案来支撑
2025-03-29
Perserkatze
挺有意思的话题,有些事不上秤没有二两重,从杨氏是死非死引出后面雍乾时候湖北的政治博弈,感觉几家和后面几位县令省官已经变成为了斗争而斗争/编了一个谎言or站队下不来台以后就只能拼命地继续去圆无数个谎言/不断地给自己一方加押注筹码。袁枚/汤县令后人/杨氏宗族后人对这段故事的改写和竞争更有意思。
2025-03-28
细雨流光
重点读了首章和结论,近世以后,中国由“无讼”向“诉讼”社会的转变,这一现象比较有意思,可惜作者没有完成研究。
2025-01-04
月半不会胖
虽然是历史人类学书系里面的一本小书,但也是一本很好的法史读物。从作者本人的叙述来说,也足见是脱胎于学术研究的“较通俗读物”。看完下来就觉得,清中期的法律体系的确是“庞大”,但也恰如杨氏案表现出的,有时候可能又是“大而无用”。不过令人感慨的是,亡者归来一类的事情,恐怕是到今天也存在的
2025-01-04
麦当劳品牌大使
文笔极佳,但有些过于惜墨如金了。
2024-12-28
江南逢
十八世纪中国的司法如同一场盛大的扒马褂。只要大人需要,一加一说是几就是几。
2024-12-03
某羊
从标题到内容都能看出,作者欲将本书所关注的麻城命案呈现为一场堪比于“清末四大奇案”的典型中国古代司法实践案例。书中所着力分析和描述的案件经过及其背后秘辛也确实应证了不少论者对于以“清末四大奇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奇案”与其说“奇”在案情,更不如说“奇”在案件背后的政治博弈的论断。可惜的是,仅就麻城案的分析而言,上层的政治变动与基层的案件反复之间终究缺乏中层的关系链条(即便穷尽作者的“合理想象”仍嫌不足),使得案件整体的呈现多少有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遗憾,全书后半段对于案件文本源流的着力分析,或者多少也体现了作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吧。
2024-12-21
智术师
如今我已认定此类选题的研究价值不大,卜永坚作为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其著作的学术水准都很平庸。
2025-03-17
孔飞刀大叫兽
一口气看完,最早注意到麻城案是在罗威廉的《红雨》里面,《清代的案与刑》第一篇讲的也是麻城案,该书提到袁枚《书麻城狱》资料可能来自史贻直的口述。本书作者对该案的文本细读和研究值得借鉴,有些推论从逻辑上也能站住脚。可以加强的地方,在于涉案的杨氏、涂氏在麻城地方社会中的地位。
2025-04-05
soloye
十八世纪麻城版“历史三调”。最讽刺的是全案的核心杨氏从头到尾没有留下一句话,真正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雍正时,时人也知道《洗冤录》的不可靠,但仍然是唯一可以凭借的法医文本。“口供主义”的司法实践导致刑讯的必要和泛滥,命案成为地方宗族斗争、官场倾轧,以及皇帝(国家权力)选择性介入的表演剧场。现实权力纷争之外,帝国并不需要事实和真相(也不存在法律事实),需要的是从不同立场出发的伦理判断。
2025-04-06
Haru_D
好长好复杂好有趣的案子,惜分析有限……
2025-01-24
砷雨
似乎已经做到个案研究的边界了,很有想象力的作品。
2024-12-07
hyypia1982
作者结合史料进行复盘的同时,对案件出现不同记录的原因进行了合理的推测,捎带手还将涉及的背景资料一网打尽,希望通过这桩奇案窥探十八世纪中国司法制度的一角。虽然案件最终昭雪,但迟来的正义也不是百分百的正义——让同僚含冤受屈的几个县令被轻轻放过,此案的关键人物杨同范,后代杨氏宗族还试图借助影响力在县志中为其翻案。皇帝一念之差就能左右一干涉案人员的生死,“人治”的弊端在本案也得到充分的展现。
2024-12-10
醋溜肥狸
看完我的感受就是连尸体性别都难以分辨的古代,冤假错案不知道有多少,普通百姓真是身如蝼蚁。回顾汤应求的生平,也觉得他很倒霉,先是为了麻城冤案入狱受尽刑讯逼供险些死掉,又在恩施这个西南边远地方当了十年知县,死后还要被诬陷贪污要求家属返还贪墨所得结果发现家属赤贫。真不知道寒窗苦读追求仕途为了啥。反观高官门生,造成牵连数十人的冤假错案又如何,仕宦之途仍然顺当。至于本书,讲故事我嫌啰嗦,读起来不流畅,分析我又觉得太少不深入。
2025-02-19
夜阿凉
这才是当初对《王氏之死》的预期读物啊~本月最最喜欢的一本!作者在有限的材料中梳理出较为清晰的案件脉络,杨姓妇人的失踪挑起本因互相扶持的两个家族文讼大战,而清朝法治制度似乎又裹挟着一众官员“前仆后继”地陷入这个案子,若隐若现的皇权两度让这个案子“峰回路转”。案子讲完作者还认真地分析了各种文本的互文,嬗变,提出了这个案子仍旧存在的一些研究空间继续拓宽思路。没有标题党,非常有生命力的一本,大爱推荐!
2025-03-26
惟文字间
费力颇多,但所得甚少。
2025-02-02
隳童
感觉这本书多少有点标题党了,一是“复活”二字过于扎人眼球,麻城杨氏案也很难成为代表十八世纪中国法律与社会的典型案例。下半年我也用法档材料写过文章,私以为用这样的材料做案例写作时大抵只有两条路:一种是通识写作,尽力用平实的语言叙述清楚案件的案件的来龙去脉与过程;二是学术写作,着重厘清案件中的制度、文本与多方博弈,案件的叙事需要服务于论述的需要。但本书的写作方式属于是两头不讨好,线索稍显混乱,人物关系也并未理清楚。而且就学术研究而言,其所揭示的历史信息也不够多,反而后两部分写得更好。总之这本书不值得单独买来看,借来看看是不错的。
2024-12-25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