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zoo
    读保利送单时的紧张,不自觉地自己都紧张起来了,写得挺好。2025-01-20
  • sunless
    非常踏实的一本社会学著作,1.4去听了新书分享会但隔了这么久才花一整个上午读完了整本书。作者提出的观点未必独到新颖,感觉很多地方只是触及到最浅层的知识(或者说更多地是一种知识而非观点),顾客追求“速度”恐怕不仅仅是平台建构而是整个社会都在求快(所谓都已经讲腻了资本逐利目的)而光说资本又掩盖掉了背后的国家经济处境和政策管理(或许是太危险所以避而不谈?)。反倒是那天最后的提问环节陈龙老师说现在无人机派送的未普及其实不是技术原因and劳动和保障依旧无法分割两个观点和鲍曼的《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中观点不谋而合,令人受益匪浅。anyway为现在还有踏踏实实做研究并拥有社会关怀的学术人点赞,绝对的五颗星。2025-01-25
  • 远心曼临
    对外卖骑手做了十分扎实、周全详细的民族志研究。也许是因出版成书所以顾及了通读性,对理论部分的阐述比较薄弱,这一块应该在作者最近发表的几篇社研中有所体现,可以作为补充性阅读。陈教授在后记中提及论文撰写当以克服三座大山,于我而言田野入场的大山真是难以克服,也由衷希冀能在未来自己的博士论文中,研究一个如陈教授这篇雄文一般的“真问题”。2025-04-20
  • MrCondom
    没看过学位论文版,不知道作者是不是进行了大量的的改动,但书籍明显“通俗”面向更强一些,这也导致总感觉有点“不过瘾”。一些细节上也展现了这个问题,比如“1个外卖45分钟不等于10个外卖450分钟”这事儿作者在书中不同章节重复了不下三遍,但除了结语处有所理论阐释,前面似乎都在这个层面就戛然而止了。所以总的来说“展示”多于“阐释”(这不是评价书好不好的比较),也因此我更愿意将之与《我在北京送快递》划为一类。p.s.《数字疾驰》与《过渡劳动》是不是有点既生瑜何生亮?再p.s.第83页第二段第二行的“春生”写成了“保利”。2025-03-03
  • 若泽·恩里克斯
    作者陈龙不仅亲自去做了外卖骑手,而且完全融入了骑手的团体中,跟其他骑手们无比地熟悉(我甚至亲眼见证过这种熟悉)。基于这种深度参与式的田野,书中的故事呈现就因无比真切与翔实而格外吸引人,作者对骑手工作与生活世界的理解也更具共情感与平视感。就想看到更多这种把身段完全放下,无所顾忌地一头扎进去的“浸入”!2024-12-22
  • 李欣原
    我觉得并没有真正的融入骑手的群体 社会学应该更深刻的研究阶级的差距 人性的沉沦吧 我个人觉得过于学术和模板化2025-03-20
  • 故人思故国
    作者是北大社会学系博士生,通过观察北京中关村外卖骑手,研究平台经济中资本是如何控制和管理劳动的。为了深入了解行业肌理,他走出象牙塔,做了半年骑手,每天起早贪黑送外卖。我们需要这样融入、解释、干预社会的学者,认认真真开展调查研究,而不仅仅满足于“文献旅行”。果如此,则大学的学风、文风都会好不少。2025-01-12
  • YOLO
    三星半吧。上篇像是小说,中后篇又是论文格式语调,挺割裂的,而且也没啥深度可言。2025-02-06
  • 松花蛋
    有点流水账。 读完了没有找到一个突破我原来认识的点2024-12-23
  • Livinginbpi
    白石山读完,最喜欢“人造单王”这章,但感觉还可以再深入一些。2025-02-03
  • 乌乔
    记得几年前听学长的pre,精彩的故事和洞见远不止这些2024-12-23
  • 文山
    严格意义上,这是国内社会学关于外卖骑手群体研究的开山之作。当然其意义远不止此,一定程度上引领或带领了数字平台劳动研究的热潮。2025-01-06
  • Turefixfans
    同事学长的著作。横向对比深度还是少了些,视角有点单一,基本上都是从骑手角度出发。平台演变底层历史、未来演变方向、目前政策情况、和国外外卖骑手的对比这些是我特别想了解的。每次出国旅游看到外国的外卖员都慢悠悠的走路送外卖都会让我感觉到世界的参差。2025-03-01
  • 别的猫
    图书市场上的“外卖研究”越来越多,但谁是真的深入一线?谁是努力做到了“平视”?一目了然。2025-01-15
  • 为了再见一次沈爷买的(活动入场捆售),田野比较早,但到如今已经看不到多少洞见。现场大多学术圈互捧,汪xx尤其油腻。很难想象作者没有太深入比较思考过制造业工人和骑手的工作差异和经济逻辑。至于研究谈劳动者而全场言语尽是畏避。沈爷已苍老但本色依旧。一位调研公司女性问及田野,作者当即大谈泡在田野半年的重要性,沈爷补充:别被他们忽悠了,那是学术田野你是商业调研,你要是和老板说要半年确定研究问题会被开的。2025-01-04
  • 神厨小爬贵
    一本阅读感受上“渐入佳境”的博士论文,最精彩的两章是结论与后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每一部分三章,共九章。上篇以白描式手法讲述田野中的外卖骑手故事,中篇借小规模问卷调查勾勒群体特征,下篇回到理论视角剖析平台经济中的数字控制。如果只读上篇和中篇,会认为这是一本本科生水平的社会调查报告加社会纪实,作者的叙事能力(他所说的“讲好故事”)并不算好,赶应星、项飙等老师差远了,有些田野笔记的引用也让人觉得可以做的更好。但是,下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关怀让这项研究真正有了巨大价值与意义(再次说明一个好的选题意味着论文已经成功一半)。“数字控制体现了资本对劳动控制的强化而不是削弱,并且这种强化过程极其隐秘。”作为最早关注到这一问题的学者之一,作者的研究的确是他所说的“真问题”,他的坦诚可以从精彩的后记中窥见。2024-12-21
  • 罐子
    想给3.5星,但选不了半星。首先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值得肯定,但读罢感觉这本书的目标读者不够清晰:当纪实文学看,文字好像不够精彩;当学术文献看,理论深度好像又没那么深。 个人感觉最有趣的是后记部分,看到了博士生的真实心境。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