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快乐的厨子
    看了阿来许多本书,他是真的热爱高山和植被,又是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兼容的一本书,但我还是更喜欢西高地行记。2025-05-14
  • 樱花土豆
    前面很喜欢,后面却有点拖沓,比如花了将近两页列举了15条小河的基本情况,属实没有必要。但书中不乏一些金句,也勾起了我对徒步的向往。此外,内容涵盖很广,包括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地理、动植物等,既讲了生态保护取得的成果,也没有回避和牧民生存之间的矛盾。如果适当精简调整,我愿意给5分。2025-07-29
  • 苍弗
    令人失望的作品,不如《大地的阶梯》,知识很多,情感仿似挤牙膏。不说文学性,语句本身都有很多问题,有的是重复(没词儿硬挤,“风撕开云”等表述重复出现)、有的是错误。“首当其冲”居然被当作“首先”来用、“……的原因,是因为”等语病,哪怕编辑只用一点点心思校对,这本书也不至于是这个质量;如果是作者本人用错,也该打个问号。2025-04-23
  • Jojo
    今年夏天的梦中情书!阿来老师书中所看所感所说,都是我想看想感想说但未全看未全感说不出口的,他在黄河上游的每一处停留、凭吊、观察,都是我想做的…我也曾面对雄荒大野、长河昊天,想要站到天荒地老。我也曾气喘吁吁爬上台地,试图凭吊历史遗迹。可能是对三江源或者西北情有独钟,只看文字,不闭上眼都能出现特别生动的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全书看完后,非常感动。此书可列为我的灵魂伴侣。2025-09-13
  • 麦先生
    风物景观和县志结合的旅行散文(流水账)2025-10-04
  • 不是风景的风景
    黄河源头追寻地理日志2025-07-24
  • 持戒小僧
    因为是一路走来的游记,所以必然是流水账,看了之后啥也记不住,只是翻了翻书中的照片……没必要买,翻翻得了2025-08-23
  • 那乌西卡
    空间与时间的苍茫激荡2025-08-02
  • 豆友601
    非常丰富的一部作品,读过《大河源》,仿佛跟着阿来来到黄河上游,游历各地不同的自然风貌、生态环境、人文历史,感受那片土地上生命的灿烂与顽强,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如阿来所说,“人与大地,大地与人,本就是相互依存,彼此映照。所以我写此传,地理层面的自然变迁要写,而民族互动,文化演进,更是书写的重点。地理与人文,两相辉映,才是一部真正的黄河源传。”2025-03-20
  • 七月
    阿来在后记交代,这是命题作品,是受出版社邀请写的。不得不说,出版社很会找人,这样的题材不好写,也只能是阿来。阿来将青海黄河源地区的历史、地理、地质和植物融为一炉,里面有大量的地质和生物知识。不得不说,当代作家少有这么丰富的历史和科学的知识储备。但是作品中唯一也是最大的缺憾乃是人文的不足。作品中出现的“人”(不论是历史人物还是现实人物)都是浮光掠影,就像作品所出现的植物和地质形态一样,而且对科学的书写远远比对人的书写所用的笔墨要多得多。对于这样一部命题作文,文学性不足,似乎成了必然。2025-04-09
  • 蓝河的风儿
    【D】受邀命题定制作品。字数很多,有一本长篇小说的体量了。但见识过刘子超的旅行文学以后,阿来这部一比确实有股官家的呆板感,整体流水账性很强。县长得知大作家来采风还要亲自来陪早餐,还有拜访一个地方给当地书店签书之类的桥段,这些感觉没必要写进去。不过其余主体部分也很是枯燥,尽是文化知识与所见风光的简单拼贴,还有很多地方县志一样的资料罗列转抄,比较划水,很乏味,与《血与蜜之地》中历史当下之碰撞交融的境界相去甚远。纵向和自己比,也不如此前那组“XX行记”的系列短篇散文来得轻快生动。比较适合刊登在《中国国家地理》而不是《十月》上。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