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Herz
    虽然是在复读,但至少复读的东西比较有价值......2025-09-08
  • 舒心陪你读书
    很少读实践社会科学这一类的书,但黄宗智的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让我这个对社科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理解农村发展的复杂性。2024-12-18
  • 泥棒猫
    总体而言还算靠谱,道理也大家都懂,但要真按黄宗智说得这么改也难。颇有点崔之元的味道,但理论和材料更扎实。对国企的批判还不够,虽然已经暗戳戳谈了几句。对付外企的方法说得倒是比较多,但私以为国企更毒瘤。2025-10-09
  • M
    是个人主义和家庭主义的分野,而不是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难道是某种家庭主义吗?另外,“对离婚案件比较简单和公式化的处理,逐渐排除家庭主义的考虑(以及过错——第三者、虐待——的考虑)”的司法实践(结果)也让人印象深刻。最后,作者解读重庆发展的方式不落窠臼,没有所谓的“更上一层楼”会如何如何。学者当如此。2025-09-11
  • 加我QQ
    p.475 押宝重庆2025-08-19
  • ΑΝΑΓΚΗ
    怎么说呢,大概在1516年土地确权后,规模经营农民/公司增多,该书有点落伍了。。2025-05-12
  • 九局下半
    黄宗智怎么还喜欢上都督了2024-12-26
  • 姝尹Y(^_^)Y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現在瓢潑在大城市,有時候會以農民出身為恥,也看不起太過於追求名利的人,一直不太能擺正自己的心態,所以看到這本書名就很喜歡,也確實頗有收穫,能夠解答一些我從未在意過的問題。2025-01-03
  • 一棵树
    新年读新书,书里大部分是旧数据和旧观点,但“非正规经济”的提法如今依然合衬。中国经济的腾飞,不能忽略“半工半耕”家庭的规模化贡献。新型城镇化的出路,不仅要维护进城农民的权益,也要稳住他们回乡的承包地、宅基地,不能急于拔掉农民工的根。允许农民“两头占”,是剪刀差四十年后的应允之诺,是城乡二元结构破局的必然对策。尊重农民、保护农民,也是三农工作者的第一条原则。2025-01-18
  • ly的读享生活
    黄宗智以“内卷说”解释了中国传统农业在人口压力下的特殊发展状态,挑战了西方学者所认为的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收入的增加的主流经济学观点。2025-01-27
  • 王子毅
    超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突破国家和市场、公共和私人的二元对立,看到“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重视国家和国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计划经济和新自由主义经济以外的第三条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国家和国企借助在资源、组织性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并严控贪腐,规定将其利润用于公共利益,为公平而营利和发展,然后反过来再借助公平推动的内需来推动发展,如此螺旋式地循环,实现“为公平而发展,为发展而公平”。2025-04-19
  • 韧勉
    本书算是黄宗智代表作《中国农村的隐性革命》的增订本,黄宗智指出当前的历史性机遇来自伴随收入增长而来的食品消费结构转型。伴随强劲的国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中国的民众近年来比较普遍地食用更多的高值农产品。由此,为农业结构向高值农产品转型提供了需求和机遇。而在新技术和资本的投入下,如此的转向也提高了土地对劳动力的容量,因为肉—禽—鱼和菜—果生产,相对粮食,都更体现劳动和资本双密集,由此缓解了土地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它为务农人员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可能。中国农业总产值已经多年持续增长,在1980—2010年间达到年平均6%的增长率,上升到原先的6倍。劳均产值则上升得更多,因为在世纪之交之后,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显著递减。而这给中国提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的历史性契机。2025-05-04
  • 陆钓雪de飘飘
    读的第三本黄宗智,终于不是法学了,这本是农村社会经济史和18世纪中英比较研究。也就是说,这本是作者擅长的明清以降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中的前二者研究。黄宗智本书十分强调从经验出发而非从(尤其是西方)理论出发,所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框架的唯生产关系论还是改革期间的唯生产力论抑或是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原教旨市场主义都只能被当作一种主导的意识形态进行对待。而美国的中国经济史研究者,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两代研究者,例如最著名的何炳棣和珀金斯,则继承了中国民国时期的研究,一直把人口问题置于中心地位。何炳棣做的是奠基性的人口史研究,珀金斯则更把人口与耕地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其研究主题。但之后,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逐渐受到伴随美国国家化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而占据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所谓新制度经济学影响。2025-01-17
  • 柳无益
    《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的“升级”版。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