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Migration
    劳拉真的是只身炸粪坑。虽然阅读过程中非常不适甚至会有一点trigger,但还是庆幸有这本书出现,系统地梳理网上和线下蔓延的性别暴力,只有知道我们正在面临什么,才有办法完整地揪出线虫,即便道路仍然很长,但一点点凿吧,一点点摸索前进吧2025-04-27
  • Vinifera
    incel百科全书。可以说是我以往见过的所有阴暗的互联网男性意识形态的总结。2025-05-22
  • 中二病少女
    读这本书需要看一会儿缓一缓,不然会得乳腺结节。我只能说女权运动还是太温和了。2025-05-25
  • 阿梦
    这世界不觉得厌女者对女性打打杀杀是多大的问题,却觉得女性主义者喊几声要平等要自由天就要塌了。厌女者拒绝承认男人、女人在性别的差别面前首先都是人。他们持强奸无罪的观点,将女性对暴力的拒绝合理化成对暴力的幻想/需要,将加害者和受害者身份对调,从而做到既得利益又喊委屈。你说这一套套的有道理、有逻辑吗?没有。但是架不住他们讲的多了,人们对这样的观点脱敏了,开始觉得问题就是没问题,真正问题是提出问题的人。那些自视吞下了红药丸的人,其实自己喝了毒药而不自知。物化女性看似好像无伤男性,但是无形中毁了男性被爱的可能。2025-04-05
  • 好的没问题
    “大多数男性都很好,很善良,从来没有想过犯下这样的罪行,不要把所有男性都当成敌人。” 此书引言部分。如果看到这里还不跑那你就是会发“我女我也”的那种人。2025-04-12
  • 弯弯
    全球化最彻底的领域是厌女2025-04-10
  • 横滨刘星
    很适合作为《混沌少年时》的拓展阅读,可悲的是最该读这本书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翻开这本书2025-04-10
  • 南加州从不下雨
    一本虽然阅读门槛低、但是读完心情不会那么轻松的科普书。一句不落地读完,几乎没有废话,如果可以我想打十星。这本书的出版本就是一种成功。很敬佩作者开展网络民族志的努力和情感劳动,并归类出几种有一定异质性的厌女社群。在“厌女症”成为社会皆知的现象,也因此被媒介淡化之际,作者梳理了具有交叉性的多种厌女表征(恶毒的厌女主义存在多种极端主义形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如果说上野千鹤子的书告诉我们厌女的广泛存在,这本书就更近一步详述了:厌女是如何体现和实践的?什么样算厌女?非常赞成书中的观点,一是,男权主义比女权主义在观念传播和建立社群上的速度要快速太多了;二是,不要再一味地认为这些只是少数男性的行为了,也不要再认为这些网络话语不会转化为现实实践。建议所有女性都看一看。先直面深渊,再抵达光明。2025-04-06
  • 午夜煮饭婆
    很有現實意義的一本書,甚至能在本書的評論中找到活生生的例子2025-03-22
  • 消失的雪鸮
    偏激的观点 愚蠢的见解2025-01-06
  • 伊夏
    阅读过程会有一些生理上的难受,毕竟当目录里有九章的内容都和各种厌女甚至恨女的男性相关时,真的很难不联系真实生活且感到深深恐惧。许多句子客观有力。“那些最竭力巩固僵硬且父权至上的性别刻板印象的人,正在扼杀那些最需要摆脱这种观念的人。”“非自愿独身者通常在科技行业和工程领域工作,技术在这些仇恨群体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武器。”“当许多脆弱的年轻人接近这些所谓专家,真心希望改善他们与异性的关系时,他们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充满侮辱、否定和非人化的令人困惑的世界。”如果人和人的关系窄到只有性,而性又窄到仅是一种资源时,许多疯狂的事就会上演。我们有可能培养出不厌女的下一代吗?至少我与作者一样,认为这是值得努力的路。2025-03-07
  • 猫里奥
    是不是不用这么潦草的封面设计,以及用《恨女人的男人们》的原书名,就无法出版了?为保持格式一致性,章名与实际内容不完全相符:1.厌恶女性的男性:非自愿独身者(incel);2.掠食女性的男性:搭讪艺术家(PUA artist);3.回避女性的男性:米格道(MGTOW);4.责怪女性的男性:男权活动家;5.纠缠女性的男性:网络喷子(troll);6.伤害女性的男性:家暴者;7.剥削其他男性的男性:男权意见领袖;8.畏惧女性的男性:#MeToo运动反对者;9.厌女而不自知者:Z世代;10.与厌女者为敌的男性:新男子气概倡导者。2025-04-05
  • 土豆
    不得不提本书翻译校对存在致命问题,由于英翻中的情况存在,部分有英语原文解释,但部分缺失只有中文,不知是译者未曾注释还是编辑没有加上注释。另外对一些词语的翻译还未更加「暴力」,但男人们统称女性的词语居然如此的一致,「母人=Foid」建议翻译引用,这样才能让中国读者了解,we also have men like them。2025-03-20
  • Nelly.L
    艰难地读完这本书,因为作者关于西方网络男权运动的调查太过让人震惊和窒息。这本书可以说完美预测了美国政治的当下局面,所有那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政策,尤其是对DEI的仇视,可以说都是厌女意识形态渗透到美国政治,被民粹主义政客利用导致的结果。2025-02-26
  • Mandelstam
    首部以网络男性极端群体为研究对象的社会调查著作即将上市。 你也许听过“北大包丽案”,耳闻这位女性被男友所精神控制、虐待,最后自杀身亡的惨剧。却并不知道PUA的本意是“搭讪艺术家” 你也许听说过“孙吧”,耳闻这个群体的用户对女性有着特别的恶意。却不知道有一个群体自我定位为incel,并激进地厌女。你以为这些都是与我们相距甚远的事情,但贝茨会告诉你,这些以网络为主要活动空间的群体就像冰山一样,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其浮于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已经切切实实地触及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来看看这本书吧,欢迎来到现实世界。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