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陈归礼
    纪德的作品总在反思人性与道德,宗教也始终处于不可忽略的地位,在他的其他几部重要的小说中,他也在不断地挖掘人性深处的秘密:道德的“窄门”即基督教《福音书》对世人的道德衡量尺度,而“背德者”则是一个违背世俗道德的无神论者。当纪德构思他的作品中唯一一本被他形容为“小说”的写作计划时,所有他过去的经历和他作品中的故事都把他推向了一个解构者兼开拓者的角色。他过着一种完全沉浸于阅读和评论分析的生活,所以对一般通用的小说传统熟悉无比,运用非强制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让读者站在他的视角去看待那些萦绕在作者心中很久的道德问题。从它们本身来看,尽管纪德在这两种形式之间做出了很大的差异化处理,也就是说它们利用虚构的方式是完全对立的,但遗憾的是,这两者都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作者自己也如此认为。2025-03-16
  • blake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用一种主人公无法察觉的方式看到他自作聪明和自我矛盾的言行,才能“识破”米歇尔种种可笑的伪装、辩解与装傻。2025-06-14
  • Virginia Nemo
    我赞颂你,哦我的主,你把我塑造成如此可爱之人。——《圣经·诗篇》第139章第14节。当人抛弃外在规范,完全听从内在冲动时,是否真能获得自由?2025-06-15
  • 江卬
    被量身定制的幸福勒死(好扭捏2025-05-30
  • 四火火火火
    自白式的纪德叙述手法,解剖内心,鲜血淋漓,坦诚姿态却令人无法忍受,背德者的描绘意味着更多的揭露,在真实与假象的交织之中,夺取一个人属于灵魂献祭的位置,虚情假意是可以分得清的,只是更多时刻,谁与谁,没有什么好选,可选的。2025-09-10
  • Bailemos
    早知道是以如此恶心的方式来诠释书名,我一定不会打开此书。玛丝琳这样一个鲜活生动的女性在男主的折磨下香消玉殒,此外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是在为男主可耻的性癖牺牲,自私的背德者,真的不怕遭报应吗。2025-07-15
  • 木木木
    挺喜欢的,比真实更真实的写作方式2025-05-08
  • February
    《恋童gay的自白》2025-05-11
  • veron
    爱情三部曲第一部,这一部比起《田园交响曲》相距甚远,写得异常隐晦,没感觉到他背了什么德,觉得她对妻子也是足够有耐心,足够的陪伴2025-05-22
  • 草辛耳
    还行的评分给自我剖析的精细和对人类本能欲望的关注,人性的卑劣一面让人作呕,从柏拉图以来的爱恋年轻男子的同性之恋成了欧洲文学很畸形的一种审美,想到无耻之徒里的吐槽“你只要写两个男性的同性恋或者有同性恋爱倾向,文学就可以打高分。”爱是滋长万物的阳光,爱无罪,欲是吞噬森林的山火,欲是本能的罪过。2025-07-17
  • 三岛的玻璃球
    缺少宗教知识背景,读的有些云里雾里,但大体还是能构建出一个褪去信仰、返璞自然、追寻本我(带有原罪的自我),但依旧有些迷茫的主人公。有点意思的文学关联是:纪德小时候被母亲欺压,三岛小时候被祖母欺压;亲近乡村自然部分和黑塞早期的作品很像;以及已经初现关于回忆自欺&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的雏形。2025-05-23
  • Vousdevez
    如果说从纪德本身的文学性而言,这个自我传记形式(逐渐清醒的性少数个体)的小说,让人看到一个自我内心真实欲望与外部世界规训截然不同的拉扯和逃避结果的反思,既然什么都留不住,到底是符合外部世界的规则还是真实自我的需求呢?(当然,这个过程免不了让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小说字里行间也能看出米歇尔在向朋友叙述过程中的懊悔和无奈)很欣赏纪德对于自身和外在问题落脚于道德人性的深度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人性可变的多面性,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因人而异…或许也可以把这个作品当作实验性道德文学所看待,不需要解决,而是正面认识它。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