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阿白
    按照"蝴蝶效应"的说法,每一个物种的生存与毁灭都与人类和世界息息相关。2025年读完的第八十三本书。小时候去动物园,爱看猴子和大象,后来开始讨厌猴子,因为它们跟人太像。2025-04-28
  • 451½°F™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就如何对待同类。以「大象」来反映一种古往今来的人自身看待世界的参照只会进一步扩大人类的愚昧和贪婪——对于具有「神 / 灵性」(因为见得少)的动物,人类的原始性第一反应是「征服」(猎杀),当「狩猎」失去了本质上「生存果腹」的意义后,就完全沦为彰显可笑「雄性气概」的扭曲手段了。而在大象之外(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讲述大象个体在人类社会中的琐碎细节,而最终都要走向死亡),居然对「动物园」这种荒谬的存在也保持了一定的宽容性,感觉也是一个和稀泥的纸上专家。 2025-07-02
  • Mr. Curiosity
    大象的体型有多大,所代表的悲伤就有多大2025-06-28
  • 朱酒
    原本想着能看到关于大象的一条更久远的时间线,读完印象里却只有打猎打猎打猎,动物园动物园动物园,后知后觉地看了一下序言,原来是要研究动物与人的关系,而非大象这个动物本身。在读前面部分的时候还觉得人文情怀读来很动人,看到后面又恢复了冷静,果然这还是一本学术书啊,文献综述感很强,读起来也没那么有趣了,略有遗憾。2025-02-28
  • 狗在思考
    3.5吧,如果以历史学研究著作的标准来读的话,理论对话和建构都比较弱,论述逻辑也不强。绪论说本文讨论对大象的思考被个人和集体的历史所形塑,讨论人们观念中的大象形象,但其实没多少理论层面的讨论,书里都是大象小故事,很多个大象小故事…2025-04-27
  • 东林皆石
    历史学教授奈杰尔·罗斯菲尔斯讨论大象与人类的复杂关系,探寻人类关于大象的诸多认识与观念的起源:“在本书中,我追溯一系列关于大象的观念-它们聪明而富有情感,对死亡有特殊的理解,从不健忘,在圈养中特别受苦,甚至害怕老鼠-以探究‘我们的大象’从何而来”“人类对大象似乎有种古老的迷恋。然而数千年来,我们为大象着迷,自以为了解大象,却忽视了大象有其本来的面目、有其自己的历史,而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中则充斥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愿景…从欧洲史前洞穴壁画的猛犸象和非洲印度的古代艺术、到抗议非法象牙交易而举火销毁的成堆象牙,我们一直在通过大象来理解世界,理解我们在世间的位置”2025-05-02
  • 闻夕felicity
    ①不是大象科普,而是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人关于象的观念史。大象的踪迹横跨古典学、打猎记录、动物园、马戏团等。几乎每张被人为赋予意义的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更残忍血腥的故事被这位历史学家考据出来,比如看似岁月静好的长颈鹿卧倒照片是在长颈鹿被致残无法移动之后、杀死之前拍摄的;大象在动物园岁月静好的照片细节处是他被锁链绑住无法移动导致刻板行为和精神失常的痛苦。②太多西方人(蛊惑殖民地原住民)残忍虐杀象、围猎象、把象灭门以获取小象当西方动物园展品的记录了,读得非常痛心和生气,真想把这些所谓的“猎人”给突突了。有本事就别拿武器跟成年象一对一pk啊,一群反社会变态还有脸在那耀武扬威沾沾自喜。③大象作为陆地最大动物折射的是人对权力与控制的贪婪欲望。2025-04-23
  • beagle
    涨知识,不过还是略感单薄2025-04-08
  • 连木木
    从仓库隐秘一角no history的标签出发,探究与大象有关的古典学、思想史、狩猎史,包括大象在野外/动物园/马戏团的种种真“象”故事与人都以何种角色和身份,参与和在场,他们又秉持着怎样的视角、观点、经验,“我们关于大象的想法不光取决于大象的实际生活,还取决于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价值观”“这些都是盲人之象——这些动物只有一部分被理解,它们被描述的方式所告诉我们的,似乎无可避免地更多是关于观察者的,而不是观察对象的”......以及一些真切的事实:19世纪末非洲每年出口3-5万大象象牙、曾经作为普通物品生产和使用的象牙、“离群象”与“危险”动物、完美的标本《警报》、摆拍照片(尤其是那张“静卧”的长颈鹿)......2025-05-13
  • 同公子
    是大象的踪迹 也仿佛被殖民过的土地上原住民的踪迹2025-01-29
  • 阿梦
    明明很好的书,开分只有6.8,这让人无法不感慨,人和人的悲喜并不相通。这本书并非从物种演变的角度讲大象的进化史,而是从人与动物的角度讲人类从古至今都是如何看待、处置大象的。纵观人与大象的互动史,一面是人类毫无节制的自恋,在这其中充斥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愿景和梦想。比如:在坦南特笔下大象被放置在19世纪殖民主义的滤镜下,以其眼角流泪、充满野性和活力的形象,即代表了殖民地的危险和壮丽,又象征了伴随着殖民地的扩张,有些东西不可避免地失落了;另一面是文明所到之处满是打着各种旗号的杀杀杀,人在杀动物的时候说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在杀同类的时候说有的人禽兽不如、不配活着。以下省略五百字骂人的话。2025-04-22
  • croissant
    ●他的生命就这样每天往复摆荡在咖啡和柏油的味道里,与他自身和他的心念所在脱节,甚至与他内心的真实也那么疏离,那么遥远。同样的事情在其他状况下可能会激起他的热情,如今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让他变得无动于衷,直到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才会用尽一切力气,小心翼翼地熄灭在他心底燃烧的生命之火。2024-11-24
  • 小大
    从封面到内容,都隐约透露出悲悯的气息。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大象,只是这个物种最后的残留而已。我们以为我们很懂它,其实不过是“盲人摸象”而已。2024-11-19
  • 手痛的辛弃疾
    更像是散文,但也有一条不太清晰的主线,大体观点是人类对于大象的认识,总是反映了人类文明本身的某些特征。学术分析很弱。但若不当成学术著作来读,就觉得还不错。2025-03-02
  • ljx1023
    作者最后一句话很让我动容“我希望我们能为它们创造出通向安全之境的新路径,也希望它们能找到这样的路径”想起了20年云南的那几只大象,它们在迁徙过程中踩下的路径或许就是作者所追求的吧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