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书本校对问题很大,书信字体穿插了叙述字体…多扣一分。作为纪德的爱情故事来讲是很不错的,虽然一直被批评用“我”第一人称写作,但是像一个过去的人的自我剖白,矛盾和处境就更能被人理解,不过理解人物和理解某些处境是两码事。能感受到杰罗姆和阿丽莎各有各的虚伪自私,但正是这样才有作为人的敏感和对热爱的追逐。相处的生活细节写的很好,有一部分存在主义的味道。2025-06-20
  • 陈归礼
    在大量阅读的作品中,汤一介非常喜欢纪德的小说《窄门》,但在心底里他却并不能理解,因为他既没有那样的信仰,也没有那种对“爱情”的执著。《窄门》带给他的,是一种对人类的爱,是对自我道德完善的追求,是一种对“悲剧美”的欣赏和对宗教虔诚气氛的感受。 尽管宗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逻辑,可在《窄门》里面,宗教正好就是现实生活之中一加一等于二的枷锁。不管现实的逻辑和表象有多不同,杰罗姆、阿莉莎和她的妹妹朱丽叶,三人都在寻找一和一和二的无常和通灵感应的永恒。可是,现实就被一加一等于二掐在连一加一等于二都说不通的沟坎里面。我们一辈子寻找,在现实交易的夹层算进算出,我们指责他人,怪罪机运,如今人类的生命日益增长,但是我们的期待和信仰却是越来越短。所有这一切,都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暗中手脚和鬼胎。2025-03-16
  • 回首却望陌路苍
    她渴望着完美的虚幻的爱,一直期待,一直痛苦2025-04-29
  • 咸鱼野鹤
    小时候受到的创伤真的会伴随着一生。我也是小时候目睹父亲的“出轨”(至今我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出轨,只是那个小时候的场景给我留下深深的伤害),我现在对任何人都是抱有戒心的,害怕受到伤害,折磨自己折磨别人,只要察觉到不对劲,首先把自己封起来。不与外界接触2025-05-06
  • 李晓愚
    纪德的写法非常严肃克制,甚至可以说清冷和枯涩,但这种叙事语调和整本小说包裹在宗教情感压抑自持之下的爱情悲剧非常契合。2025-03-18
  • Vivianlee
    虐情文学带着宗教元素,就像大雨天里风雨交加又电闪雷鸣。配上打雷姐的《Young and beautiful》,抑郁氛围拉到最满。2025-06-14
  • Virginia Nemo
    你们要努力进窄门。——《圣经·路加福音》第13章第24节。爱的囚牢,灵魂的苦旅。2025-06-15
  • 谙于现状
    哇哦,想看很久了,但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对所谓爱情不感兴趣了,就拖了好几年,现在终于补上了。女主疯狂的内耗真的让人震撼,真的是又痛苦又幸福。太震惊了,喜欢,但是我觉得我完全没有看懂。法国人对爱情的理解永远都那么冲击我,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看两小无猜受到的震撼2025-05-30
  • 江卬
    两面可开的窄门,里外两个人都在用力,气势相当。门永远紧闭(切勿暗示别离2025-05-30
  • 里约_Fearless
    真心被此版的封面吸引。阿丽莎对自己情感的极度克制,对幸福的极度偏执,正如译者所说“折磨自己,折磨别人,也折磨译者”。2025-06-06
  • Gene
    凤凰书城里面机缘巧合翻到的一本小书,很快翻完,却意外合适目前的状况。人生本就不易,相互喜欢的人没必要筑起窄门,喜欢就赶紧在一起吧,不要犹疑不自信。2025-06-08
  • 三岛的玻璃球
    2025.05.23,天啊!刚好今天开始读这本书,张秋子老师在序里写了麦金泰尔对“叙述者”创作方式的评价,然后无意点开豆瓣刷动态发现今天麦金泰尔去世了。女主拥抱上帝,男主相信科学,两个人可能有过爱情吧,但爱的是自己的想象和期待。2025-05-25
  • 海棠矿工
    靠近你就靠近了痛苦,远离你就远离了幸福。爱是不是不开口才珍贵,爱是不是不可得才珍贵。杰罗姆或许痛苦于阿丽莎读起那些俗气的小书,但偏偏阿丽莎是为了忘记他才选择这么做,阿丽莎更加痛苦。最后一章那些破碎混乱的日记读得我有点痛,又有点释然,完全就是未知苦楚不信神佛…我们如果认定自己爱一个人,要怎样爱是算是好的呢?2025-04-24
  • 复调
    前两天和朋友聊以前的事,大为感慨地表示回避型人格太恐怖了,于是又想起《窄门》。完全可以理解阿丽莎,只是阿丽莎如果真的是另一半那也是够痛苦……纪德很会写这种躲避的感情,很真实。回避型真的可以看看这本。。2025-03-16
  • Vousdevez
    如果勇敢一点,没有给自己搭建那扇门,或许人生会轻松很多2025-05-07
  • 冷雨没暂停
    爱的时候还是勇敢一点。这两人都有所顾忌,都不勇敢,从未得到对方也从未失去对方。太过敏感也不是好事,阿丽莎想太多了,最后也香消玉殒了,人还是要快乐一点的,不要设置太多条条框框给自己。2025-06-15
  • 四火火火火
    所有幸福都张开双翅,离我而去,飞向天空。纪德写错综复杂的感情挟带着一种自我消解式的盲目崇拜,一对可能终成眷属的恋人在困顿漩涡里最终走向死路,生命的窄门究竟向谁敞开,救赎的切口难以捕捉,阴翳的双眼总悬浮于黑夜深处,冥冥之中,爱上幻想出的那个人,那种模样,开始的两人之间心曾经如此贴近,看向结局,只剩沉默眼泪与绝望叹息,想到最近在听张悬翻唱的《太空人》,沙哑的嗓音淡淡的唱着,“某一刻,或许,你会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我曾在那,为你兀自亮起”就像女孩结局一生的注解,2025-09-10
  • Dès红薯鹅
    感觉校对有点问题,信件里的字体不统一,看得强迫症犯了。第二次看窄门中译本,落泪的片段仍然是从alissa的离世开始,在妹妹与jerome的对话情绪达到顶峰。一个无奈克制,一个热情守候,是谁的过失?人生遗憾。不过这次看倒是更被文中的各种引用化用吸引,可以找来再看看2025-04-12
  • 没有鸟的小岛
    “当我们自愿跟随牵引之人的时候是感觉不到绳索的,但是,当我们开始抵抗,开始越走越远的时候就会很痛苦。”2025-04-27
  • 乙左左
    与译者在译后记中说的一样,年少时读纪德是抗拒的,而且完全无法理解里面人物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和想法。现在读的感觉完全不同,几个主要人物的背景和性格都经过精心的编排和呈现,读到一半以为小说会走向杰罗姆对阿丽莎的爱情转到朱丽叶身上的情节,那这部小说只是流俗的三角爱情故事,讨论的仅仅是爱情本身,纪德当然不会这么写,而是让阿丽莎在宗教的影响下思考美德与爱情的关系,选择走如那人生的“窄门”,小说的内核得到更大的提升,读完整部小说,回观每个人物,对自我的追求都带着某种偏执,就连阿丽莎也是如此,极致的纯粹也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小说也是对何为幸福的多层讨论,从这个角度看,对个体而言终归是一种残忍,有限的生命无法选择更多样的人生。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