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韧勉
    本书是近代妇女体育史研究典范之作,作者游鉴明指出近代中国的女子体育是西方的产物,在训练方法、运动观念、竞赛精神、比赛规则、性别区隔和宣传手法上,相差不大,但受中国自身文化和地方特性的影响,有关媒体报道、观众态度、广告内容、女运动员行为等方面,还是有许多差异。另外,中国的女子体育是站在救亡图存的宏大国家论述下出发,但当女子运动出现在公共场所时,不管是学校操场、公共运动场、游泳池畔及各式球场,女性的运动不只是为了国家,其中呈现的复杂现象,一方面为女性解放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也拓展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当然不可否认有民族主义的色彩,且发展尚属薄弱,故而让女子体育的意涵有很大的诠释空间,这也就是研究这个议题有趣的地方。2025-03-04
  • 观日君月
    描述很完整很全面,但分析太少了。结论有几个点很有意思,但还是太少。2025-02-19
  • urmamamaya
    检视女子体育的规制、凝视与被凝视、对女子体育的社会舆论反应等,特别系统。女子体育整体上来说是随着时代被政治化、色情化、消费化的。结论好看,但读完总感觉没必要写这么厚。2025-02-02
  • Nelly.L
    硕士期间写过一篇研究二三十年代《良友画报》的课程论文,其中一个章节就是讨论“健康美”与运动女性的,可惜当时没有查到游鉴明的研究。本书探讨的话题是非常有趣的,民国时期围绕运动女性产生的种种话语和当下我们对运动女性(尤其是一些明星运动员)的讨论也隐隐有呼应。不足之处是材料堆砌较多,分析论述较少,写得不够“好看”。2025-01-04
  • 果核
    3.5 我更喜欢大陆新版用回台版的名字,浅了点但还是有趣的题目。结论部分写得挺好可惜太短。“当我们都关注运动女性形象如何被构建时,被构建者其实也在不断为自己形象创造更大的爆发力。”从宏观视角的“强国保种”为切口分析多元文本与自述同时兼顾顺应时代潮流的男女平权主体意识,对女子体育中公(运动场地、项目等)私(服装、私德、双重特质等)领域/思想社会(女性也在审视且主宰女性、拟男运动、媒体“偷窥”等)领域作出较为全面呈现,虽然未做深入探讨比如性别、体育、国际三者方面的问题(毕竟只是女性体育史),但也表现了过去消失在公领域的女性一旦抓住机会就完全不退让的前进and女性并不是完全处于男性凝视的客体位置的情景,通读下来觉得近代体育的问题仍然在如今残留且变化不大——另一个极端?还是可惜作者的分析太少了。2025-01-17
  • 手可摘星辰
    很好的视角,所以我们女性要多多运动,强身健体,闪闪发光!2025-02-09
  • 不纠结
    史学眼光真的很重要,这本书的亮点在于摆脱了性别凝视。2025-01-17
  • 恩醯NX
    4.5星。在多元史料的支撑下,本书带领读者走进百年前的江南女校,观察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女学生如何看待并回应“母健而后儿肥”的“保国强种”舆论,以及西方转译而来的“健康美”观念。书中详细讲述了女校体育教学的演变,随着女子体育进入学生生活,女学生的身体状态发生改变,而运动竞赛的普及更是造就了一批社会新精英女性运动员。生动描绘了进入公共空间参与竞赛的女运动员,并从规训、观看(gaze)、女运动员形象、女性主体等角度展开探讨。书中还记录了许多今天看来极具前瞻性的举措,台球、秋千、例假、特聘外籍教师、远足登山康健周、禁止束胸、撕掉小背心风潮等,很好奇它们为何未能持续发展?全书史料丰富,描述生动,语言流畅,能有效激发兴趣。理论深度略显不足,许多章节都能进一步生发出许多分析方向,读得意犹未尽。2025-02-07
  • 长征7号
    一部近代中国妇女史、体育史著作,丰富了我们对近代中国女性的认识,也让体育史、妇女史和近代中国史得以互证互补。作者试图从性别视角,审视女子体育与 国家、社会文化以及女性自身的关系,跳出宏大的国家观体育史窠臼,用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颠覆人们对江南女性的刻板映像,呈现西方体育和健康美思想传入后,女子如何冲破重重阻碍,产生新观念和新行为;公众舆论、观众、传媒对女性运动产生了哪些反应;学校教育、运动竞赛又有了哪些变化。2025-02-05
  • yyyyyj233_
    好有生命力的年代啊。在2025年看到民国时期“挑战病态美和人工美”……结论章的注释完全在填充我的书单。2025-05-13
  • 闻夕felicity
    之所以看这本研究“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的书,单纯是因为想把自己作为江南女子体育参与者的个人经验和身体经验放到更大的历史框架里来理解。或者说得不那么大义凛然一点就是——八卦,好奇19到20世纪的学姐们是怎么上体育课的。之所以看这本研究“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的书,单纯是因为想把自己作为江南女子体育参与者的个人经验和身体经验放到更大的历史框架里来理解。或者说得不那么大义凛然一点就是——八卦,好奇19到20世纪的学姐们是怎么上体育课的。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过于)重视体育成绩这个事儿单纯是我的学校变态,读完这本《运动场内外》才知道,原来这种变态重视是19-20世纪江南女子体育文化的遗风。另一个有趣的洞察是作者在梳理江南女子体育的发展时指出了体操作为体育课的一个重要项目与军事演练之间的直接联系。2025-02-06
  • 陆钓雪de飘飘
    游鉴明的研究能够做到面面观,以不同材料和视角出发得出各方各面的发展演变和文化内涵,比如对观众、群众、上海小姐的剖析,就令人想起几年前流行的飞盘媛还有现在的各类短视频又如来看电竞比赛的某些coser等,而且确实一颠刻板印象中所谓的近代江南女子形象,这我也有一些发言权……言归正传,有一类人对运动比赛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纯粹是凑热闹,运动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摩登的玩意儿,因此,来到运动场,他们不是借机出风头,便是寻觅异性。《大晚报》曾以游泳和打高尔夫球的两则漫画,讽刺上海小姐。在《游泳》漫画中,上海小姐天一热便到游泳池,早上半天,在游泳池边找男友、喝可口可乐、弹曼陀林,或是看着男女泳客往池中跳,而她的泳衣却始终是干的。《打考尔夫》的画旁则写着:这位上海小姐每晚到跳舞场打考尔夫球,因为这是个漂亮玩艺。2025-01-05
  • 四夕林
    这本书的选题真的超级好,从女性身体的角度出发,多主体、多维度分析民国时期的女性运动史,并由此探究文化、国族、女性与身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本书材料非常翔实丰富,图文并茂,看起来很轻松,就像看介绍书一样。稍有缺憾的是,这本书更像深描的“民族志”,缺乏更加深刻的讨论或理论建构。总体而言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学术著作,期待游老师在女性主义研究领域继续深耕,佳作不断。2025-03-11
  • 小波福娃
    游鉴明老师的书基本上有一本我就读一本,可以说是身体力行支持了,这本晚点补评2025-02-27
  • 熊阿姨
    史料梳理,没什么印象深刻的分析。2025-04-04
  • 三个版本都看了。游老师的论文都看了。内容和前两版没有特别大变化。但市面上已经很少见,这一次再版嘉惠学林。2024-12-20
  • 无人区格蕾丝
    4.5 再次感慨一个好的选题有多么的重要!!不得不说台湾的教授们真的很会写,好久没看到这么容易读进去的文献了!书主要分两个部分介绍江南女子:运动教学和竞技体育。很多角度都非常新颖,但很可惜没有非常深入,感觉广告、新闻稿的部分都能再引出很深入的研究。在竞技体育/电子竞技蒸蒸日上的今天,很多话题依旧新颖尖锐。2025-02-15
  • Be quiet.
    前面略显琐碎,但结论部分尤其好。再次感慨,一个好的研究的理论视野太重要了。2025-01-07
  • 伊夏
    最近最好奇的一本书,读完也确实小有所获。丰子恺居然在女校教过体操课;清末时就有学校用外籍教师教体育,只是日本老师会被认为有“东洋流风”,不“高等”,更推崇美国老师,认为更“进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对体育的重视到了体育课学分不全不予毕业的地步,就算你已经穿上学士服,还得脱下来补打完网球课,才能参加毕业典礼。2024-12-18
  • 蜀雪
    首先得夸一下封设,很吸引人!打破了以往女性羸弱的刻板印象,看到了那些鲜活、闪闪发光的女性~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