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圣•奥古斯丁
    史料与叙述多有重复之处。2024-11-10
  • 黑豹大人
    宋史研究的范本,史料为基础,从人物入手,以关系为母线,剖析政治行为和皇权制度,有很强的研究典范意义,阅读感也很好,文字极为流畅2024-09-06
  • 过期黄桃罐头
    暴论一则:北宋时期,南方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土壤生长出一大批长于理财的能吏,如陈恕、王钦若、丁谓、林特、吕惠卿、曾布、章惇、蔡京等等。然而这些人并不能轻易得到北宋这个起于北方的军事政权的充分信任,王旦援引“前朝并无南方人为相”这个成例反对王钦若为相就是一个案例。因此这批大臣不得不以更低姿态去迎合讨好皇帝来获得升迁,最终使得他们都或多或少被打上奸邪佞臣的标签…2024-10-29
  • Kaiser
    听说堪称宋代版的万历十五年。新观点就一个宋代由于科举取士制度的大规模推行,所以士大夫做一个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开始与皇权抗衡。实话实说,不知道是不是作者长期旅居日本的原因,文章写的有点晦涩难懂。2025-03-23
  • 涇舟
    宋史研究领域从来都不是缺好书,而是缺少太多基本的学术鉴别能力2025-04-20
  • 方塘
    真宗五相李沆、寇准、王旦、王钦若、丁谓的小传,并据以分析了皇权相权之关系。传记部分尚可,至于作者颇为看重的皇权论述则无感。2024-10-14
  • 梅亚扎
    宋太宗扩大科举规模,使士大夫作为一个强势阶层空前崛起,自豪且自信,充满了时代的责任感。2024-11-24
  • 小强RUC
    从宋真宗朝的五位宰相切入,讨论君臣关系。政治制度既有其稳固性,又有其变异性。尤其是面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实践者,权力分配往往存在不同情形。2025-01-08
  • 左手持KEN
    皇权那一段很有意思。受了点启发。2024-10-15
  • 吕贝克的维斯比
    臣下制约皇帝的手段:天命道理法律祖宗法舆论史书2024-09-09
  • 卡木一贼comeeas
    皇权与相权转换的非常精简的研究读本个人 2024 阅读榜前十2024-10-26
  • 士大夫政治在宋朝独树一帜,但宋以后的发展值得商榷。宋朝的君臣关系不是彻底的君主独裁,但元明清的专制强度大大提升,历史似乎开了倒车2024-09-09
  • sojeuhe
    还挺有趣的一本,主要是以宋真宗在位的二十多年为切片来讲宋朝君臣关系,但其实引言和最后延伸阅读的部分更有趣,尤其是后者,作者把自己二十多年前成名的论文(君臣关系)做了很多补充(论文发表后就移民日本离岸研究宋史去了)和反驳(针对很多当年的非议),包括君权的实质(一顶帽子)与相权的制衡关系,以及为什么中国没有走上君主立宪制,君权的象征意义大于实权,当代国人对国家领导人的理解与欧美国家本质差别等。2024-10-26
  • mykite
    所有的人物都平辅直叙,还不如不要学术性写一本通俗普及读物。作者自以为通过真宗与大臣的关系总结了皇权与相权,君与臣之间的关系,但是通读下来,这种观点太陈旧了,而且也没看出总结的多精炼,大陆的史学要比他的这种观点先进了很多。最难接受的就是好多史料反复使用,难道在写作的时候不统稿吗?2024-12-20
  • 五月阿隆
    如果只想了解真宗朝的大致脉络和士人崛起,这本书就够用了。王瑞来在当年即认为宋真宗当作宋朝士大夫政治的起源甚至是党争政治的起源,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洞见。但也因为成书时间较早,按时间顺序对五宰相的分析比较中规中矩,对。王旦和李沆两篇对人物的刻画高于另外三篇。而将真宗的人物形象穿插其中进行塑造时,对天书封禅与晚期刘娥听政的分析相对较弱。延伸偏的皇权综述质量很高,感觉王瑞来很适合在做宋代士人研究及宋元变革论之外,做一做孟子的历代符号性研究,孟子亚圣地位的崛起的确是士大夫政治的代表事件。皇帝垂拱的认知叙述中,也带有淡淡的日本史理解,或许我们可以总结为宋朝皇帝的”天皇化“趋势。2024-09-25
  • 麦心
    堪称宋代版《万历十五年》202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