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絮影
    “我们能否勇敢地认清自己,说出自己并且扩展自己?”2025-09-02
  • 21世纪初美少年
    当超我遇上本我,折射出的就是虚伪。牧师就是那种典型的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管不住自己欲望一丁点的人。在人性面前,宗教信仰不过是一件可以基于私心被各种解读的趁手工具,不需要的时侯,就是诫命、威胁、辩解不是基督的观点,上帝主张爱没有疆界,需要的时候,诫命的鞭子怕是比谁挥得都虎虎生风。说到底还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在故纸堆里寻找可以同时安放良知与放纵欲望的捷径,太可耻了。同样,我认为纪德也无意为盲女开脱。盲女还没恢复光明的时候,就是“我无法不爱你”,甚至想到婚外生子,结果眼睛一旦能看到了:“当我看到雅克时,我突然意识到,我爱的不是你,而是他。他长得和你一模一样,就是我想象中你的模样…你为什么要让我拒绝他?”我一整个爆笑,这见色起意太戏剧性了。“何其幸福,不知其恶。”但自欺欺人的不知其恶,又有何幸福可言呢?2025-08-15
  • cherrisom
    “如果你们是瞎子,你们就没有罪”罪恶的存在,若“视而不见”,你可以是牧师若心如明镜,罪恶无所遁形,你便是Gertrude2025-07-11
  • 皮十三
    凡人像盲人,同样看不见上帝,只能听读经典的话语,这样想,对祂的爱是不是也全凭想象?2025-07-05
  • funess
    牧师从救助盲女的慈爱到转变为情爱,这一转折点几乎就是人性阴暗面的分割线,牧师的确有伪善的成分,但他最最开始选择帮助盲女,还是人心最良善的一面。所以这篇故事我更感兴趣的问题是,人性中阴暗面那一转折点能靠什么来抑制,在这个故事中,宗教是失败的,家庭是失败的。2025-06-11
  • blake
    虽说纪徳并不追求故事的好看,但这挣扎扭曲的爱情、对潜意识的研究、对宗教伦理的讨论着实是好看的。2025-06-10
  • 没溜儿
    “我必须告诉你:我首先看到的是我们的错误,我们的罪过。”“自然法则所允许的,正是人类和上帝的法则所禁止的。”这个比想象中还要美丽的世界,是这样残酷。以爱为刀,以道德为砧板,又带走了一个生灵。2025-05-14
  • Scott
    应该是纪德“爱情三部曲”中最好的一部。与《窄门》对禁欲主义的批判不同,本书将矛头直指宗教的道德优越感——牧师以“神圣救助”为名,实则满足私人的情感需求,彻底撕破了宗教的虚伪外衣。纪德采用日记体形式,让牧师的自我辩解与真相的逐步揭露形成尖锐反讽(这种“不可靠叙事”与纳博科夫《洛丽塔》中“高雅的恶”形成耐人寻味的互文)。而“父子同爱一人”的经典伦理困境(可参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父子三角关系,小说不仅呈现了宗教权威与青年真诚爱的对立,更彻底解构了传统家庭的权力结构,暴露出父辈的虚伪本质。2025-05-08
  • 萧瑟
    直面道德无法迎来终曲的牧歌,于是盲人的喜剧被一位聋子(或纪德)的第四乐章终结。2025-04-25
  • 暖暖暖暖
    三部里面我最喜欢的一部。人物个性终于不是那么的拧巴了。第一次知道了改宗这个事情,并且了解了神父和牧师的区别。2025-07-29
  • 如果老人不出海
    对自己真实,不到万不得已,牧师也难以直面2025-06-08
  • 浅口瓶日记
    忽然好奇这类炼铜作品的来源和数量2025-05-22
  • 只是想改昵称了
    和导读所说一样,纪德这一本的写法成熟了,矛盾处理得更自然,终于也让我读得不那么痛苦了…有一说一,虽然纪德的作品整体上都不令人愉快,但是文笔了得,《田》画面感强,场景建立得近在眼前,整本看下来像是在观看一部电影,人物不多,却内心涌动不安。2025-05-20
  • 三岛的玻璃球
    老登炼铜。。。我确实不理解有个网友的评论是:“法国版小姨多鹤”,的确名不虚传。2025-05-26
  • 乙左左
    喜欢牧师教热特吕德物体性质的这段,跟我之前写的长篇小说有相似之处,纪德没有在这个区域继续探索,而是继续在擅长的宗教领域寻求答案,结尾有点仓促,也使得热特吕德的形象趋于功能化。2025-04-04
  • Vousdevez
    长着眼睛的人都是瞎子…纪德不是一个擅长写“好故事”的作家,而是擅长把烂臭淤泥扒开给大家看的实践者,盲女的天真,牧师的既要又要,心盲远胜于眼盲,警示人应诚实直面内心的恐惧和隐藏。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