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鸟语花香
    《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的杰作,是一部描述二战时期海战的故事,详述了二战时期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六个海洋强国的点点滴滴,恩恩怨怨。2025-07-02
  •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二战海战全记录,三个战场的重大战役、重要的沉没一览无余。海权的争夺,不再只是海军某种战术的事情,而是综合国力的比拼2025-06-16
  • 德意志战鹰
    本书表面讲述二战海军战役如何重塑世界格局,实则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命题:海权从来不只是战舰的对决,更在于人才的储备和国家战争动员能力,是国家综合能力的终极展示。书中精彩呈现了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三个主要战场的精彩海战战役,一方面精准剖析了盟军尤其是美国如何通过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后勤保障体系赢得制海权,逐步瓦解轴心国的全球野心。日本海军在偷袭珍珠港后占有巨大优势,但是经过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后由于产能严重不足而后继乏力。另一方面,作者特别强调了后勤体系的脆弱性如何成为现代战争的阿喀琉斯之踵。德国潜艇虽然初期战绩辉煌,却始终无法阻断英美之间那条流淌着石油、弹药和食品的生命线。而意大利海军被困于地中海。本书暗示:二战真正的赢家不是拥有最强大舰队的国家,而是最善于将海权转化为持久战略优势的玩家。2025-07-21
  • 单向度的人
    还行,新技术和新作战方式对海战的革新促成了全球海权秩序的变化2025-07-24
  • FainT
    高估日本在珍珠港时占领夏威夷的可能性,对日本后勤掣肘评估不足2025-09-10
  • 魔若子
    2025年的第55本书。2025-10-25
  • 青云一步Lennon
    第八章有点夹带私货了,在吹嘘美国强大的战争潜力时,没有提到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攻击,生产生活秩序没有收到影响,这是其他主要参战国都没有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美国是大发了战争的横财。2025-07-13
  • 一米阳光
    《大国的兴衰》作者,讲述从1939到1946年世界海军兴衰的历史,从战前的6大海军强国(英美法日意德)齐头并进,经历北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三大战场海战,美国以强大工业能力一超独霸,海军主力装备从坚船巨炮重型战列舰,过渡到航空母舰为王的新时代。英德之间的水面舰之与U型潜艇对决,美国与日本的航空母舰博弈,德日的失败,从实力超强的美军参战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只是时间早晚罢了!从马汉的海军学说,到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昙花一现,世界海洋霸主从英国转移到美国,海战模式随着武器投送距离和雷达、鱼类的改进过度到航母时代!当代超视距远程导弹,实际上也在改写这海军历史!温故而知新,作者的讲述比较啰嗦,重点线索不够突出,有堆砌文字之嫌~2025-08-10
  • 冰河
    保罗·肯尼迪确实是大师手笔,准确把握住了二战对于海战形态变化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是马汉理论的一种升华。2025-06-18
  • 哈西诺
    这本《海权的胜利》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军与全球秩序的转变。1943年是一个转折点。德国的u型潜艇一直是英国海上运输行业的致命威胁。1943年之前对其束手无措,几发鱼雷航母就沉了。制海权的争夺是生命线的争夺。德国的狼群战术,如何被破解。雷达,还有信息战。战争不光有硬件还需要软件。电影《猎杀u_571》可以一看。美国的航母致胜同样是战术软实力电影《决战中途岛》看降维打击日本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1945年后,世界仅剩一个海军强国,美国2025-07-02
  • 左手。华伦斯坦
    如果说马汉的《海权战略》是我理解海权史的启蒙读物,保罗·肯尼迪的《海权的胜利》则是我理解近现代海权史的重要参考,也是该领域的里程碑之作(加一星给一点)。其看点至少有六个方面,例如——作者既擅长从地理、科技、生产力做底层分析,又能根据太平洋、地中海、大西洋的不同态势做局部归因,甚至很“有料”地意识到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不同舰艇类型的战术价值,这种三层视角构成了他思辨海战史的立论风格。2025-08-01
  • 蓑衣人
    不愧是保罗肯尼迪的大手笔,全方面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海上战场的进程以及与此所影响到的海权兴衰,本书既是一本海战史方面也是一本海权战略方面的杰出著作,全方面展示了六大海上强国在二战时期的激烈争斗,而这场长达六年遍及三大洋的海上战争既终结了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又迎来了美国独霸海洋的时代,以至于一直到如今美国人都牢牢掌控着蔚蓝的大洋。2025-07-04
  • 胖子曦
    熟悉保罗.肯尼迪的人都知道他最擅长的并非单纯写宏观史,而是历史秩序背后深层结构的转变(正如他自己所承认的受到布罗代尔的影响和感召),本书亦是如此--它真正的重点其实并不局限于战史,而是以下三个层面:1 新技术与随之而来的新战术形式与旧有海权战术和思维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制约缩小生产力的发挥(典型的就是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海军的表现);2 适宜的组织和运作方式、与时俱进的海权思维对于生产力优势的“变现”和放大(典型的就是盟国海军这边);3 (他从写作《二战解密》时就开始强调的)对于每个普通个体的强调和尊重。所以延展开去,我蛮好奇有没有什么著作是讨论对于诸如国家/社会/民族心理结构、人事习惯等对于海权以及海军传统的影响的(伊恩.托尔的三部曲有涉及但不够全面)?PS:这本里面的彩绘是加分项。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