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好耶
    连城的文笔真不错全书悬念维持的很好谜团揭开一个又有一个让人忍不住往下翻页但日本人写这种题材总有种地摊文学的感觉非常宏大的题材怎么最后落脚在爱情上看到最后突然泄气,难绷2024-09-18
  • Gin.
    把埃迪·约书亚这个人物抽掉似乎更好,他的存在让整个故事毫无悬念。而迈克·卡尔森只是个有个美国名字的精神日本人罢了。连城三纪彦还是短篇比较好看。另,那个人终生无后,只有日本女人能怀上?怎么能不算是另一个角度的民族自信呢,笑死。2024-12-05
  • 长岛冰茶不是茶
    连城三纪彦还写过这风格的书。男女关系只和情情爱爱在这书里让人厌恶。企图让日本美术老师统一东西德我真的是放声大笑了。2025-08-19
  • 展颜
    翻译比旧版强好多;第一次看连城老师的书,却不算是他最具代表性作品,但同样震撼。文字、立意已经高出当前众多畅销日系推理小说一大截,而诡计只是一笔带过,算是不值一提的长处了。唯一还是有些出戏的是日本人强行挤到一个重要位置的荒谬,某人那么看重纯血,所以非要让自己的血统通过充满异域风情的大和女子继承?!2024-11-25
  • AaaaYa
    其实是个不错的故事,尤其有着影视化改编的潜力,脑海中好像已经浮现出来影像了2024-12-29
  • 夜行空
    又见连城的历史推理作品,总感觉连城在架空历史的脑洞这方面实在表现得有点癫——每次当那个准备已久的谜底出现的时候,总能给人一种恨不得怀疑自己眼睛看到了什么词汇的异色震撼。当然,本作更多偏向于谍战小说的层面,所以连城比较擅长设置的那类型反转套路就被运用得很得当,群像线路X多重反转的爽感是有的。不过对于连城而言,那奇诡编织下的情感所构成这抹狂气色彩的世界中一幕,才是他最想写的黄昏吧……连城在某些方面的思路还是太过“不似在人间”了。以上。2024-09-17
  • 阿原
    新纳粹组织刻画的如此中二且不切实际,应该说邪教更合适,那发了大病的动机和多角恋,非常勉强地提醒着你,哦,这是连城的小说。“安乐公,颇思蜀否?”“此间乐,不思蜀也。”2024-09-26
  • 那口虫
    有点狗血电视剧的情节。2025-05-22
  • 西山金兰
    《黄昏のベルリン》(1988)9.25-29。1988年周刊文春Top 10第一,同年“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榜第三。采用循环蒙太奇视角和多线叙述,舞台广阔、核心谜底极度夸张以至于不亚于新本格诸作的间谍+历史悬疑小说。但驱使主要角色行动的仍是连城擅长的男女情欲。配角群身份的逆转属于此类小说的标配,不过第四章对之前伏线的解释、以及第五章高潮处的一个爆料都颇具叙诡之趣。而女主角仓促的人性转变并不能掩饰其冷酷的心。最大问题在于连城缱绻旖旎的文风用在这类间谍小说上,其阅读舒适感未必就比逢坂刚、结城昌治、笹泽左保这些被国内读者无视的“过气老昭和”们强多少。总之,这应该是我最后一次去读连城三纪彦的书。而考虑到这篇拙文还有二、三读者,则这个带有推荐性的评分应该是比较客观的。2024-09-29
  • 北岛音
    总体上不如高木彬光那本《帝国的死角》,两本之间的类似程度不多加赘述。对于瓦格纳的歌剧,对于《尼伯龙根的指环》这部歌剧的偏爱也真是如出一辙。 甚至问题都是一样的,推理成分的缺位不能算是减分项,顶多算是个人的遗憾;但是这种完善叙事之后结尾的观感断崖实在是大减分。 尤其是在布局如此多,让读者用青木一样接受魔幻设定之后的奇怪砸盘,实在是突兀。这种很神奇的情感处理连城没有少写过,但是读起来如此诡异的却就这一篇了。 另外,书中的不少多视角转换,新星在做什么摆烂处理啊,让读者去猜在写什么嘛?2024-10-03
  • 没有昵称
    一路脑补仲村亨的脸…2024-10-21
  • 异色作,在连城的作品里独一无二。2024-09-03
  • 就叫我艾斯吧
    连城的文笔确实细腻婉转、诗意柔美,但是整个基调很宏伟最后结局确实归咎于一句话:因为爱情……2024-10-25
  • 木海
    狗血出轨专家笔下的纳粹虚魂或者通俗点说恐怖分子的骗局,居然能出版?好吧上次感觉匪夷所思也是他的书。开头有段闯检查站的剧情比较精彩,但是后面特别是结尾反转就很难评,最终草草收尾不知道中间水了那么多有什么意义。2024-12-05
  • 东莨菪碱.
    5/10,连城的文笔自不用多说,非常流畅,但故事实在太狗血了,看完我还以为是二阶堂黎人写的,没想到连城也写过二战阴谋论,而且本书支线过多,看完之后发现汉斯和艾迪的支线并没有什么用,删掉对故事也没有影响,反倒显得比较琐碎,整体也就中规中矩2024-09-28
  • 应物兄
    3.5 二战之后,柏林分裂,纳粹残存。很不连城的谍战小说,反战主题+历史架空+超大脑洞,他最擅长写的男女关系反倒成了工具,被剧情拖着走。谜底炸裂,不过倒也自圆其说,那个名字出来的瞬间,半是懵逼,半是震撼。多线叙事生涩,杂乱无章,旁逸的枝蔓也很多,这种写法还是伊坂幸太郎更加纯熟,《华丽人生》颇为精巧。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