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小养
    像b站洗稿不过挺好的厕所读物2025-06-06
  • 林小糖的猫咪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吧,是读mei,还是读mo?这个女作家(百度了才知道是女的)在序里说编辑让她策划“身边的恶魔”,结果编辑的案子全是国外的,那这个“身边”是不是边的有点远?整本书,就像是纪录片的字幕一样,真的,找一个13集的系列纪录片,把字幕抄下来就是这本书!看作者名字我以为会是我国的真实案件,做好了“呼兰大侠”出现的准备,没想到……现在出书门槛这么低了吗?书名很通俗。2025-06-05
  • 一只熊猫
    好看!人性真是无奇不有2025-05-30
  • 楹川
    新书试读。从书名到内容,我只能说是意料之中的读客品质——极度平庸且非常无聊。这么多大案居然可以被讲得毫无波澜,完全沦为资料堆砌、案情陈述。笔者没有一丝一毫想要向内深挖的决心;就算能力有限,也不愿组织文笔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公众号式的快消品被一比一地搬到纸质书上,只给人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毕竟不是文学书,惊悚悬疑类目还不愿把读者放在第一位,只是拿干瘪的叙事和苍白的文字来搪塞,凭什么又怎么配与9.1高分的纪录片《纽约灾星》同台竞争?2025-05-31
  • 和小草
    六分还是有的好吧,虽然很水,但是真实故事当猎奇看了2025-06-11
  • 城南小杜
    咋感觉到越写越差了呢?仅仅是简单的罗列、堆砌和流水账,再加上宛如中学生一般的文笔,写得一点也不瘆人啊!白瞎了这个书名了。2025-06-11
  • 其文蔚也
    蛮喜欢没药花园,特别是袜皮早期的几篇。可惜这本书里面的案件作者很多,大部分文笔差了一点。有两篇在微信公众号上付费看过。 这本里面犯人大部分是亲密关系,其余就是金钱关系(中奖、房东),特殊地位(家庭医生)。邻居那个应该是个案,但现实中你无法分辨。这些人的特点,袜皮开头总结的是有极强控制欲,并认为别人有义务为他们的欲望做牺牲2025-05-25
  • 然潘
    非常客观,有种从一大堆资料里面搜集有用信息的research 快感。想看看更多中国的案子2025-09-05
  • Pam
    如果当初那档播客选择抄这里的故事去讲述,也不会火吧。2025-07-11
  • 栗子包包
    人性之恶,以及没有那么多“笔者说”就更好了2025-05-28
  • 谁在嘲讽我
    整体上而言可读性着实一般。看到公众号的推荐而买的啊,毕竟是新出版的案件集合。但是平白直叙的同时,基本上所有案件都是如出一辙,即因为犯罪人的心理扭曲。虽然扭曲的原因和扭曲的表有所差异,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证明了一件事情:大多数的变态和心理问题,都是由于童年的不幸导致的。2025-05-25
  • 孝宽
    不同笔者水平差距太大,很奇怪为啥是这个故事顺序,因为明显中后段开始的几篇比前两篇好看很多。第一篇看得我差点弃书了!黎恺和安非锐文笔比其他几位好太多了!2025-06-05
  • 杀死你偶像
    随便找几个写手 复述一遍案件就能出书了 圈钱真容易2025-07-16
  • CXM
    不同笔者分工合作的书,其中黎恺写作的篇章叙述、整合故事的能力最强。(标记于飞机起飞前,幸好还有网)2025-05-30
  • 狼的草稿
    得不到的就毁掉,这该死的控制欲。这样的案件合集根本不必要出书,都是资料堆砌而成的。2025-05-27
  • 尚白
    到底是谁会喜欢这种“书”啊?这个月的耐心都用完了,才勉强翻到三分之一。这世上最无聊的事莫过于找来外国的案件资料一字一句念给国人听,不创作,不分析,不思考,就取个小标题。救命!!!(对类似的播客也同理)2025-06-06
  • 凑凑的味道
    从书名到内核都暴露出令人失望的平庸本质。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既缺乏情感共鸣的细腻笔触,也未展现任何文学创作技巧,使得原本跌宕起伏的案件沦为平淡的事件堆砌。书中既未能呈现警方抽丝剥茧追寻真相的专业视角,也缺失了记者深挖事件背后社会意义的独特洞察,最终仅停留在普通杂志新闻报道的浅层次,浪费了真实案件本应具备的震撼力与思考价值。看了两章后弃书…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