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逸远学园
    朱羽老师的文字温润,又有思想的穿透力2025-02-13
  • zizbsiss
    读感三星,多给一星为其努力,寻找中介的意义感很难获得,至少对我算是纯粹的苦功2025-09-14
  • 休致
    虽然是一本论文集,但是每一篇都很有力量,找到了理论和文学的平衡点。2025-08-27
  • 丝语舍
    理论运用比较巧妙,对各个时代的问题都有新见解。但论文集也体现出局限性,即当代学术写作受限于市场逻辑而深度有限。2025-08-21
  • 宇宙脱走
    将“时间(势)”确立为历史动力与文学形式的动态中介,并由此出发把捉与体认“自然”的多质性,最终在“形式”与“内容”的肌理中探赜重构历史意识的方式。“文之革命”与“革命之文”的对偶不仅说明了“文学”本身所蕴含的政治潜能与历史意识,更包含着对美学感觉与感性形式的追索;“当代的考古”则始终着意于游荡在历史之中的“幽灵”,以回溯的方式重思“当代性”的多重可能。在辩证的凝视中穿透形式与历史的互动结构,在《社会主义与“自然”》的延长线上回望“分心”与“移情”的扭结,在形式的细读之中捕捉那些“乌托邦瞬间”,亦在历史断裂处叩问形式的政治。作品越把自己凸显为独一,批评越要将它放回“脉络”之中,在批评方式“判断”/“侦测”/“连接”之下,作品本身才得以完成。2025-07-15
  • 林子懿
    朱羽既能作哲学专业的研究、评论文章,又能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评论文章。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领域里,他的文章在客观罗列史料、比对分析史料之余,还能使用一套俯瞰式的叙述语调,将之串联成篇。这种语调的存在,标志着“历史化”文学研究的成熟。他启示我,作一篇优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论文,光有客观的证据和对证据的总结是不够的。论文中的“论”字之所以成立,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客观材料之外的、一家之言说的时刻在场,而这种一家之言说,在现如今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阶段中,主要是一种俯瞰式的评论语调的成熟化应用。2025-05-18
  • suzumiya
    除了本雅明、詹明信、卢卡奇和德里达有些突兀(其实也并不突兀)的登场以外,都蛮不错的,不过最后一篇还是太危险了,但是把握当代性确实是对的。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