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唐可可
    陈怀宇教授主编“动物与人”系列的新书,相比于其他动物史专著对自然环境和生态性的探究,李教授更加强调动物保护运动中人的主体性以及对传统思想资源的挪用行为,更为偏向思想文化史研究。事实上,本书的主题实际上可归纳为思想文化史,其主体采用了思想文化史分析理论(开篇学术史回顾体现了其对传统思想史的反思和新文化史“中介”、“接受”理论的使用;“演化论”这一章采用了斯金纳的思想史范式,对达尔文主义的作用做了新的诠释),这使得本书对动物保护运动中思想传统的流动过程分析更具备张力和说服力。不足之处在于译者翻译和本书编辑之间存在一些差错,编者将chapter2作为第一章,但书中的对chapter2的翻译仍遵原文,翻译第二章,导致了章节与原文的错位。(例如本书260页“正如第三章所言”实际上是中文版的第二章)2025-03-03
  • 甜妹不是BKing
    我特别爱这些因为动保和环保发声的人。尽量减少无效的动物实验是有必要的,相信每一个处死过实验动物的研究员都懂。虽然要尊重实验的发展规律,但最小化牺牲的优化是可行。2025-09-21
  • 长湖镇第一公民
    实习期间有幸审校了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从动物保护的角度透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史,囊括了科学与宗教两种世界观的辩论、进化论的传播等比较宏大思辨的主题。就是译者是台湾人,对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与大陆有别,看起来有些别扭。2025-08-01
  • 太上无情
    近代動保思想最早起源於十九世紀的右翼保守主義。2025-05-19
  • 狗在思考
    这个写作太规整了,扣紧动保运动挪用传统,论及1基督教传统2政治传统3自然史传统4演化论传统5文学传统,论述过程中暗含动保发展的时间线,论述架构挺精妙的,严丝合缝。。。2025-07-30
  • 玛雅蓝
    讨论19世纪英国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如何影响动物保护。要论证看似不相干的领域如何相互影响,是很困难的工作,这本书也确实非常扎实。2025-08-12
  • 山岳潜形
    相较于传统英国动物保护史,本书的论述确实更加聚焦。但是一个聚焦(或者说就是具体)的题目如何增加矛盾感、体系感确实值得思考,这也是我觉得这本书不能打五星的原因,整体的论述很平,有点不尽兴2025-06-16
  • Z
    历史是被创造的,“能动性大于结构性”,感佩、敬仰、激励。尤其喜欢基督教的一章,良心自由,意义是被诠释的。李鉴慧老师在书写中也扮演了运动者的积极角色。扣一星是因为语言有些冗长重复,可能和本书脱胎于博士论文有关。2025-02-02
  • 嗷嗷嗷呜
    对我来说难度不小的一本书,但是为什么还要读下去呢?我觉得译者老师的序让我对英国对“动物”的转变很好奇,以及为什么这场保护战居然长达100多年,这是没有了解这段历史之前的我不能想象的。2025-03-05
  • 南南的书斋
    动物与人系列的这本,继续着增长知识的旅程中融入了太多的哲思的社会思考,美好的背后亦有相当残酷的傲慢与偏见在作祟。2025-01-22
  • H逸凡
    不得不说书名起得很好:“动物保护”相对来讲算是一个新领域,“传统挪用”又很对传统研究的路子。所以单看选题,本书可能同时对喜欢新选题和喜欢传统选题的读者都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内容本身没有特别惊艳之处。动保史本质上还是人的历史,而19世纪或者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社会公共道德追求让包括动保在内的很多现象背后的原理是共通的。所以显得很多套路很老,只不过传统上大家更多论述的现象是如工运、女权、议会改革、社会经济立法等等,而这本书把研究对象替换成了动物保护。(相比之下可能达尔文那部分个别地方显得更有创新度一些)当然,有一些或新或旧的东西还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比如对弱势群体从施舍到责任,动物保护如此,从济贫到社会保障亦如此。宗教与科学的和解、学科的科学化和职业化、知识传播等等放在其他领域也有极强解释力。2025-01-25
  • 小大
    看看英国人怎么反对动物实验、怎么为一只棕色小狗大动干戈,就能明白,动物保护议题不单单是动物理论学者的哲学探讨,它还涉及法律、社会、政治、文化……等等庞大的现实层面。可以作为我们的现实的镜子。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