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希望的力量
书名
希望的力量
作者
卡罗尔·格雷厄姆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7
ISBN书号
9787218178974
出版年
2025-1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
228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美国
社会
心理学
纪实
社会学
非虚构
青少年
社会分层
豆瓣评论
逐光.
被题名“欺骗”,本以为是民族志的讨论,结果没想到是一份长篇的经济学量化论文。有些无聊,仅作翻阅。
2025-03-24
南南的书斋
时代的转变,让人无法抵抗
2025-02-12
飞骑斥候
从希望的角度指出了川普支持的力量,一直在强调黑人更有希望,更相信教育,收入水平和希望看起来是相反的。中国的希望似乎更复杂,受到宏大叙事的影响,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希望和失望。
2025-05-14
赤羽
这本书有两个部分让我很惊喜,一部分是观点的革新,我没想到“同样出身贫困,黑人青少年往往比白人同龄人更具韧性。”而且黑人青少年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同样贫苦的白人青少年则更多绝望。另一个惊喜是对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精准击中了铁锈带白人青年的心理痛点,因此成为成功当选的强大助力。“地图上总有未被测绘的裂缝,那里,光会透进来。”对于美国乃至全球的底层青年而言,重绘希望的地图,或许正是打破命运枷锁的第一步。卡罗尔最终指向一个残酷而温暖的结论:在阶层固化的时代,怀抱希望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卡罗尔拒绝廉价的乐观主义,但也承认结构性变革的艰难。卡罗尔坚持“微观抵抗”的价值——无论是黑人少女夜校苦读的身影,还是白人青年戒掉毒瘾后的第一份工作,这些个体层面的希望之火,终将在裂痕中照亮新的出路。
2025-02-21
麦当劳品牌大使
其实是一篇不算特别长的论文。我同意作者,幸福感非常重要。不过希望到底指纯主观幸福度(而且只做问卷我认为也没法真正测主观幸福度)还是作为一系列客观要素结果的因变量,其实本书并没有给出特别令人信服的说法。后面的比较有意思。
2025-02-14
11月的海
在《希望的力量》中,作者用大量的事实证明了希望的重要性,它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国 家今后的发展,因此帮助年轻一代树立希望,是关系到个人、社会、国 家的大事儿,追求幸福就必需要保卫希望!
2025-03-20
时来与物逝
“希望”对改变不利的处境很重要,因为人依靠希望而行动。作者依据的统计数据样本太小,而且对白人似乎不友好,说服力不足。如何重拾希望?那就学习塞勒的“助推”吧。
2025-03-04
刀叢中的小詩
《希望的力量》——对美国底层青少年的关注,采用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如何触碰到“美国梦”背后沉沉的现实,对于眼下中国相同的一些问题,亦可起警醒和参照作用。
2025-03-02
尤里卡
佛系、躺平、摆烂、内卷……这些热词很大程度上折射了我国年轻人的悲观心理与绝望情绪,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很多底层青少年也与我国青少年一样,陷入了同样的困境之中。《希望的力量》以有力的观察刻画了美国底层青少年(尤其是年轻白人群体)的诸多困境,不只是教育、就业、婚姻等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奋斗的力量。而本书给出的答案,正是要拥有“希望的力量”,要有韧性,要努力奋斗,这也是最后两章讨论的重点。
2025-02-25
韧勉
本书在谈讨如何给丧失社会希望的年轻人重塑融入社会,作者指出重拾希望需要降低不确定性,必须恢复个人的自信、能动性和对他人的信任。虽然这显然是需要个人改变的过程,但它也受益于社区的参与。已经陷入绝望的人不太可能自寻帮助。通常社区中的人们更能有效地联系他们或至少能识别风险。认识到集体层面创伤是一个开始。让社区的人们参与重塑他们的生活叙事,这可以帮助他们聚焦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制订提高韧性的计划是这种情况的自然结果。通过鼓励志愿服务和参与艺术和户外团体活动的计划,让那些孤立或抑郁的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消除孤独和孤立感是关键的第一步。帮助下一代需要支持他们发展参与新劳动力市场所需的工具。这需要获得新的技能和相关可用机会的信息。获取这些机会并不总是需要接受过大学教育,而是需要了解参与新型工作所需的技能。
2025-02-15
纳云仙
一本严谨的心理学与社会学论文研究,重新思考后疫情时代美国社会如何继续追寻幸福、希望与心理健康。美中不足是分析比较浅显(尤其是对秘鲁和美国青少年意愿的对比分析),也没能给出可操作的解决措施
2025-03-25
陆钓雪de飘飘
孤独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有需要时没有可以依靠的人,这对幸福至关重要。孤独不同于独处(一种选择)和社会孤立(一种状况,而不是一种情绪)。孤独是一种与绝望、痴呆、幸福感低,以及与精神疾病等其他方面相关的情绪。虽然新冠疫情加剧了孤独感,但那些已经感到孤独的人很早就表现出了这些特征。虽然孤独感不一定会导致抑郁症,但它与之相关,部分原因是孤独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快地丧失大脑功能。
2025-05-24
danyboy
时间只要拉长,和平只要持续,任何社会一定会千疮百孔
2025-03-08
万有引力
刻画真实而割裂的美国,挖掘属于底层的希望与坚韧。
2025-01-22
闻夕felicity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是另一本讲述美国白人工人阶级绝望之死的书,即,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民族志,至少也是个质性研究。万万没想到,它竟然是一本计量经济学论文,即,用定量方法来研究“人们为什么不幸”,或者再精确一点,用统计学方法来寻找哪些因素跟人们随身处不幸之中却能熬出头、变得更加幸福有关。
2025-03-14
葵花点穴手
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人们更有可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2025-02-08
Jonathan
挺有意思的一本论文式的研究书籍,提出了一个比较新颖的"幸福科学(science of well-being)"的概念,从“希望Hope”这个概念作为出发点和着脚点展开实证分析方法和数据的收集归纳。进而讨论哪些因素会导致年轻人拥有更高的希望水平怎样才能充实希望。其实这个观点和视角也很适合现在我们的社会吧,未来最不确定的就是人们的希望,而希望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动态因素,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如此。
2025-02-18
null
很值得中国的社科从业者阅读——生动地理解一下「唯心主义」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一个有趣的联想:作者想到了幸存者偏差,想到了黑人年纪越大越容易比其他种族的老人更感到幸福和满意是因为干了一辈子底层工作终于解脱了,那作者肯定也听过这么一个地狱笑话——为什么北美的黑人普遍比非洲黑人更耐渴?因为不耐渴的黑人当年都死在了运奴船上……所以作者好奇的「为什么黑人的血清素转运基因能力更强」,答案可能是不乐观的黑人早都死了……而美国白人更容易绝望,会不会是因为他们起点不低、上升无路、退无可退,且比其他种族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呢?但作者也明白自己的研究对改善现状几乎没用,为什么?因为研究的就不是物质世界的基础,而是可以随意被舆论操弄的「希望」,这种奇怪的曲线救国式的思路,真的很唯心主义,很有意思~
2025-02-13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