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用户默默
    一本唤醒原始本能的灵魂之书。当钢筋森林禁锢了野性,作者用诗意的笔触带领读者重返自然,在荒原与狼嚎中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悸动。没有说教,只有赤裸的生存哲学:真正的自由,始于对荒野的敬畏。2025-06-11
  • 点点星烁
    探讨了复生尼安德特人等古生物的未来可能性,思考了环境伦理学相关的诸多问题。 我们如何认识荒野、如何认识大自然、如何认识濒危生物,就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明天2025-05-20
  • 点解係UnderNg
    旅鸽的灭绝看的很震撼,30亿-50亿只的群体竟然被人为灭绝,但不杀死它们,农民的庄稼就要遭殃,物种的消失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我对这个议题已经不感兴趣了,只要有利益冲突的地方就会有动植物遭受灭顶之灾,Let it go.2025-09-19
  • 甜妹不是BKing
    与其说是科学与环保值不值得花钱,不如说是人类的经济系统存在一些长久的问题。2025-10-04
  • 子文小偶
    近期读的好喜欢的一本有点像当年读《海鸟的哭泣》的感觉2025-05-22
  • 民遺蒼棲
    这本书太好了!正如作者谈到:我本以为会读到很多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然而似乎是上了一堂发展经济学、种族特权、官场手腕和环境伦理的课。放归人工圈养的蟾蜍原来是一场结果难料的豪赌;单一亚种中过于紧密的种群关系原来也是多样性匮乏的一种表现,人为扩增基因之外我们竟只能寄托于“几只雌狮冒险北上开拓新的栖息地”。进化也许不是螺旋式上升,而是量子式跃迁,我们应该思考人类在当前生命微观进化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种群与物种是否能赶在灭绝这一宏观进化的终点之前就适应。最令我难忘的是讲到露脊鲸,线粒体DNA遗传自母亲,所以它们的迁徙习性并非习得而是遗传。以及所谓克隆复生会否使人类从保护栖息地逐步退让到保存一段DNA残片,这还算保护吗?复生的物种还是原来的物种吗…太神奇了,我爱这本书,因为它再次提醒我的无知和傲慢2025-05-08
  • smile
    人和世界之间,还有未知的荒野。2025-04-27
  • trats-i
    “我们越是试图控制自然,就越发现地球生物系统之间的关联是多么复杂。我们无法预测我们的尝试会以何种方式、产生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释放出更极端的力量,比如自然灾害、疾病、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更多的物种灭绝。据我所知,几乎没有哪个反灭绝案例可以给出明确而令人信服的伦理依据,证明我们应该冒这个险。”2025-05-07
  • 献给少女杨柳
    详细讲述了八个有关于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不同种类的生物例子,更主要的是讲述牵涉其中的一些人,为了保护和重现它们的那些各有争辩的人。想到在这个或主动或被动而无法兼济天下只能独善其人的现实社会,有这么一群理想主义的研究员投身这些事业,就会让人觉得还没有那么绝望。里面提到了好多小众领域的书,好想看。2025-08-22
  • 人生密密缝
    用一个个具体的物种和例子讲述一个宏大的命题!引用清晰准确(后面索引和参考文献占了很多页),何种理论也都有解释!2025-08-06
  • 色彩的王国
    进化和灭绝是一体两面,这本书里很多哲学般的论述和讨论还是需要更多时间消化。我们只是自然里的一个物种,只是进化副产品,在一些方面比别的物种厉害一点而已。2025-08-02
  • BrianGao
    非常好看,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濒危动物保护和回归自然并不简单,伦理道德和哲学思辨混杂其中。尾声中提到的书非常吸引人。2025-09-16
  • Monan
    本书围绕物种保护甚至恢复等问题用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阐述了人类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和不同观点。在我看来,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引述了学界不同派别学者的观点,解答了我自观察物种以来遇到的种种想不通的问题(或者说至少让我明白这些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又可以如何看待它们),有些问题完全不是生物学,遗传学的问题,而是哲学问题,涉及道德和伦理。译文流畅,注释也详尽且帮助阅读,美中不足的是把昆虫的“蝽”全都写成了植物的“椿”。2025-04-18
  • 日后在新闻上看到啥我都不会感到震惊,只要有利益就有人敢做2025-05-23
  • vivida
    新一代的环境调查记者已经登场。本书和十年前的那本《大灭绝时代》对照来看非常有意思,同样是介绍案例,实地考察,但侧重点完全不同。不少案例剖析基因、生态学和进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将物种保护相关的环境伦理问题统统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不安。作者自己从一个环保事业的信徒渐渐转变为怀疑者,触发点是坦桑尼亚大瀑布生境中的胎生蟾蜍,实地走访的结果与其说是获得生物知识,不如说“其实似乎是上了一堂关于国家政治、发展经济学、种族特权、官场手腕和环境伦理的速成课”,她感到“东非乡村极端贫困的现状,让花费在保护这种蟾蜍上的数百万美元显得近乎残酷”。如果说传统自然保护主义者言必称“捍卫荒野”、“建立自然保护区”,作者已经开始偏离这个立场,她的态度更为务实。2025-04-12
  • 东林皆石
    1、莫拉·奥康纳讨论物种灭绝:非洲喷雾蟾蜍、佛罗里达美洲狮、白沙鳉、北大西洋露脊鲸、夏威夷乌鸦、北白犀、旅鸽、尼安德特人,“我要讲述的是寥寥数种正受到人类保护的动物,以及一些已经消失的物种,还有那些发现研究追踪捕捉热爱痴迷思考拯救和复活它们的人的故事”2、保护濒危物种:基因保护;生物学物种(分种派、混种派、族裔谱系);冷冻动物园与基因库;保护区与反偷猎;灭绝物种复生(忒修斯之船、接续论、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伦理与生态问题)3、生态危机:环境伦理学(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生态系统修复;定向进化(人类有意识引导或设计进化过程,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杂交体、嵌合体);反灭绝;物导向本体论(超对象、非人类中心转向、空间意识);敬畏(我们并非进化趋势顶点,是幸运的进化副产品)2025-04-17
  • cancel
    结合最近DOGE砍资金,很多事情(比如物种保护)的意义和经济价值就难以评估 人有余裕的时候才会做2025-02-16
  • 韬子@Tower
    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又一本靠谱的作品,最近读了两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和《弃岛》一样可读性非常高,和罗伯特.麦克法伦的《荒野》相比,更关注现实当下人和自然的关系、频危物种的命运。全书中提到了基因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对背后的生态环境伦理道德也有讨论。值的称赞的是,书中也表达了对当下物种保护尴尬处境的直白表达——生态环境保护只是这场权利和欲望游戏之后的餐后小甜点。人类社会发展天经地义,和任何一个物种的生存繁衍发展一样,人类也有发展的权利,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必要的谦卑和敬畏,是一个物种面对强大自然力的应有态度,毕竟这颗蔚蓝色行星还有太多未知的魔法和力量未曾让人类见识过,我们只是一群在沙滩边赶潮的小孩子,我们还未曾体会真正意义上的海浪澎湃。准备用来做课程的推荐课外阅读材料。推荐,以上。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