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大熊乖乖
    “健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要求我们理解人性、熟悉人体,来达到护理的效果,要面对艰难的决断和未知的因素。这就需要一个人保持灵活,能接纳不确定感。肉体的枯萎原因有限,而生活、经历、人格和心理却能以无穷尽的方式和健康发生关系,并最终呈现在医生面前。”2025-05-26
  • 门前老槐
    躯体之病状,由诸多因素造成,心理、精神因素可能是其中之一。心身医学普及读物。2025-06-06
  • wallflower
    写的真诚!有时候对自己的健康太过在意也不是一件非常正确的做法!2025-06-16
  • 羽林郎
    看完啦!还是要多多开心!2025-07-06
  • 铲铲
    虽然写得很严谨,也的确是强调了非循证医学的内容,但是总感觉很泛泛,哪里不对劲说不上来。2025-09-30
  • 卯了个卯
    记录果麦共读的第一周《那不只是身体的病》抑郁症、器官捐献、慢性疲劳、自杀冲动、体重问题、自我诊断、替代治疗、循证医学、做作性障碍、神经性厌食症、临终关怀、尊严疗法、新冠疫情,一桩桩病例是一个个不幸的人生,让人不自觉地观照身边的人事和内心的感受,甚至沉迷听书而错过高速出口。抑郁、焦虑、孤独,这些如影随形的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不言而喻,作者横跨外科和精神科的临床经验证明,身心的相互影响比我们认为的更直观更深刻。即使在西方,精神病科的处境也艰难而尴尬。要直面内心,学会与“症状”相处,试着换个角度,改变对自己和别人的预期。2025-06-01
  • 时间之葬
    本质上说的是“有健康的精神,才可能有健康的身体”,在医学实践层面,则呈现为两个面向的悖论——一面是不少人由于社会观念对一些疾病的偏见和污名化看待而不自觉地讳疾忌医,一面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潜意识里自觉有病而不断要求更多更细的检查与用药所导致的过度医疗。2025-05-21
  • 杲朹
    一个人之所以需要爱和尊重,是因为他们是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不是因为其他人认为他们值得爱和尊重。2025-08-11
  • 啃大瓜
    这医生人还是挺好的。精神医生人一定要好。值得读。2025-07-17
  • 这不重要
    振聋发聩 醍醐灌顶 尤其是开篇焦虑的部分我完全可以代入我自己2025-08-31
  • Enjolras
    NO.19/实体书/《那不只是身体的病》最近恰逢家人突发眩晕症状,去急诊,验血、开药、输液、核磁共振,一顿操作下来,医生直挠头皮:“没啥问题,好好休息吧”,我们只能怀着和病发前一样忐忑的心情离开医院。回家看到桌上这本书,内心一动,似乎意识到我们正陷入书中所言“现在医学早期执着于在身体上找原因,如果认为身体没问题,就不会一直追查下去”的困境。于是和家人一起对着书一印证,得出这次的问题是近期工作压力太大所至,后面有意识调整了工作节奏和情绪,这两天身心状态已好了很多。如书名,作者指出了精神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启发读者关注自己或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此外,还很专业地介绍了忧郁症、自杀倾向、体重等问题与精神健康的关联,尤其最后一章疫情期间的精神问题更是感同身受,很值得一读的精神健康科普书。2025-05-31
  • 闻夕felicity
    ①看封面像是冷冰冰科普,其实写得温柔细腻、充满共情,作者让我想起写《疼痛难免》的亚当·凯,他俩共同点是都经历了医学院-NHS的摧残但从摧残中重新唤醒了医者菩萨心,作者因此离开外科进入了精神医学并开始关注患者身体疾痛背后心与身高度的相干,执业也不迷信开药而是结合咨询。②让我看到了精神医学在医疗现场不至是解决身心疾病(创伤/精神痛苦躯体化),还有很多重要但被忽视的应用:患者服药依从性差需要心理咨询的介入来提高、器官移植和辅助死亡需要精神医生评估、做作性障碍(孟乔森综合征)会不断浪费医疗资源除非精神医生介入…疾痛会让精神状况恶化,而精神状况恶化又会损害患者的医疗自主性、依从性和判断力。因此疾痛的疗愈始终需要精神医学的保驾护航;当然前提是伦理、专业性、资源要到位,路漫漫其修远兮。2025-06-15
  • alphin
    参与了审稿,再读还是会被作者坦率的自我剖白打动。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桑豪斯不仅看到了患者的病症,也看到了病患作为一个“人”的模样,而这是最根本的关切,毕竟最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重要的是不为疾病所困,继续积极地去生活、去创造。2025-05-09
  • 黑大仙Ya
    我们的确是自己人格和心智的囚徒与产物。2025-05-17
  • 栗子包包
    想起今年年初的新闻,一位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医生辞去了医生的职位,在youtube上发布徒步视频,辞职的理由是觉得现有的美国医疗体系并不能帮助患者,患者需要更多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帮助,只是生病了以后治疗是不够的2025-08-01
  • 沙沙
    作者写得非常真诚,书里有坦诚的自我反思,也透出精神科医生特有的幽默感。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动于医者仁心,也会放下许多焦虑:既然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如此关键,那么保持积极生活的状态、做有意义的事、肯定自我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