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心灵、自我与社会(译文经典)
书名
心灵、自我与社会(译文经典)
作者
米德
格式
EPUB,MOBI,AZW3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32777136
出版年
2018-4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数
456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美国
哲学
心理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文经典
乔治·赫伯特·米德
豆瓣评论
智术师
内容一般,阅读体验比较乏味。
2021-06-15
LV
米德对个体与社会的解读,实际上回答了一个许多反乌托邦主义者质疑极权社会的问题——究竟先有个体,还是先有社会?米德从社会学角度,给出了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学角度的解答——社会先于个体而产生。正是在社会中,个体才有了意识和心灵的萌生;而后,个体的行为又促使社会层次的提升和形态的转变。然而,这就是“42”一般的终极答案吗?
2020-07-07
CoCo陶可可
2020,207。去接近心理学创始的源头。
2020-07-12
假意齐泽克飞艇
先有社会后有人:社会人!(x)该书根据课程笔记和各种材料整理而成,啰嗦、拖沓,实在读不完。所幸导言清晰晓畅,已整理在笔记中。草草翻过,有机会再读。
2021-01-13
Rachel Green
选读p153-203
2020-02-14
西西弗斯
米德最大的的贡献是由描述符号互动的过程提出的社会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米德看来,社会是从个体之间的有声姿态、表意姿态互动中产生并形成的客观社会现实。在此,有些人读过本书好像以为:米德认为社会先于个体产生。这恰恰误读了米德。米德恰恰是认为社会的形成是以生物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为前提的。从这一点来看我想问有些读者是何以得出米德认为“社会先于个体产生的?”这明显是是对米德的错误解读。米德在这本书恰恰是论证:个体之间的符号互动与交流机制是如何产生并形成社会共同体,同时论证心灵、自我意识是如何从社会和个体的互动过程形成的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互动过程。
2021-01-02
戒逋
太晦涩了...而且有点啰嗦最大的意义应该是否定了意识的实体性吧,“意识是使选择得以发生的有机体与环境的那一联系”,是一种过程。另外对语言是一种具有反身性的表意符号(姿态)的说法还是很精辟的。
2020-04-13
Kevin
核心观点“灵魂、自我和人格都是来自社会”
2021-09-17
安甫.
赵月瑟的译本我读研期间是读过的,评分不至于这么低. Mark一下新版,拉拉分.
2022-03-08
普罗泰戈拉
虽然内里有些概念混用,但逻辑还是比较清晰的
2022-03-08
江海寄余生
一般读完一本名著 要么感觉身心震撼要么长叹不过尔尔 只有读完这本的时候 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终于TMD结束了……虽然很精彩 虽然很折磨 虽然physical和psychical都可以译反 但还是 米德牛逼!!!
2020-03-21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