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1948年的中东独立战争期间,信鸽仍被用于传递战场上的情报。一个绰号“孩子”的信鸽训练员身负重伤。在临死前的时刻,为了坚守他和心爱女孩的约定与承诺,他祈求死神再给些时间,伴随着巨大的快感与痛楚,他放飞了最后一只信鸽。信鸽身上带着独属于他的一件不同寻常的礼物,送给他自年轻时就深深爱慕的女孩。

梅厄•沙莱夫的语言华丽而又质朴,给读者带来极佳的阅读体验。作品将两大主线——一条近乎古典浪漫主义风格的线索和一条近乎现代主义风格的当前叙事线索——极富旋律地交错穿插,使故事凭空产生了重重悬念,并行的两个故事最终在令人震惊的高潮事件上汇聚到一处,令人浑身战栗,无可置信,同时又陷入深深的感动。

它让人想起村上春树的《奇鸟形状录》,两《耶路撒冷之鸽》都巧合地提到了鸟,在《耶路撒冷之鸽》中,信鸽更是直接被称为奥德修斯。而中东战争的炮火硝烟,又让人仿佛看到《太阳照常升起》的宏大背景,隐埋其中的是耶路撒冷小城中一对少男少女纯洁炽烈的生死相随。一只信鸽成全的爱与性,让我们在不容喘息的流畅文字中,寻回失落许久的心灵震撼。

编辑推荐理由:

在这个动人心扉的故事里,作者艺术性地把两个人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围绕男孩最后放飞鸽子耐心地构造紧张的氛围,生动描绘鸽子的驯养,传递出鸽子和养鸽人之间独一无二的关系。。。。。。这部关于爱情力量的小说珍宝,散发着作者独具匠心的光泽

——《出版家周刊》

这《耶路撒冷之鸽》是作者第一次纯粹的,毫不掩饰的悲剧故事。虽然,它令人心碎,但读起来给人带来无限的享受。

——德国《世界报》

作者具有“非同寻常的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语言”,“小说或许涉及到了犹太人的传统习俗,但它关注的不是某一种宗教的细枝末节,更多的是人为了真正的快乐,需要什末……”“主人公的生动性格和现实中的犀利直率的语言和驯鸽男孩的故事发生有趣的摩擦……”

——《纽约时报》

这本迷人的小说是对人的权利和拥有一个家园的召唤。凭着这一点他早就值得获取诺贝尔奖。

——《纽伦堡报》


梅厄•沙莱夫,1948年生于以色列的拿哈拉,是最有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书曾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以色列、荷兰和德国均是畅销书。1999年被授予意大利朱莉娅书协奖。曾荣获以色列总理奖,意大利的Chiavari奖,以色列的wizo奖(法,以,意联合评选)。

该小说获Brenner奖,是以色列的文学最高奖。他还是以色列的《Yedioth Ahronoth》日报的专栏作家,目前与妻子和孩子住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的北部地区。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支离破碎
    一个信鸽,穿起了一个战争背景中,平淡生活中,一个温暖的故事... 作者仿佛用一种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的视角在讲述这个故事,直到看到接近尾声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两条不同时空中发生的故事是如何相交的.在平和的讲述中,它带着我的好奇飞越了以色列的土地,好象隔着一层膜,对那里生活的人们,对那里过去发生的事情,和那里的风光,欣赏着观看着.最能吸引我们的,其实是书中蕴涵着的无处不在的温暖而无声的爱... ... 最一开始在书店里看到它的时候,一是因为封面和追风筝的人很相似,二是因为耶路撒冷这个名字吊起了我很大好奇心,2009-06-23
  • 一不小心就认真
    说实话,读不下去,刚开始看就觉得有一种倪萍味道:抒情过度。仿佛不打动你就不罢休似地……所以读了一点我就放弃了2011-06-09
  • greenbeansoup
    在火车上读了一整晚.虽然之前知道结局是孩子把精子通过信鸽派送给心爱的女孩,但读到他的灵魂跟随鸽子一起飞翔的时候,还是被震惊了.2010-07-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