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明的“双相”》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


夏明方,1964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及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灾荒史、环境史、生态史与社会经济史。著有《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这么近,那么远
    “本书从灾害史与生态史的角度进行切入,分为六个专题对灾害与历史缠绕的“另一个中国”进行阐述。主要围绕的话题有:灾害作为不确定性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与历史记忆;神州大地、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变迁;历代王朝的救灾制度与慈善事业;作为历史借鉴的灾害史与生态史;等等。作者从事件及区域入手,如1942年河南大饥荒、1976年唐山大地震、1931年和1998年武汉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20年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以新的视野分析中国历史上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以此透视中国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并在新冠疫情之下,对文明的“双相”,以及后新冠时代的人类发展提出历史学者的思考。”2021-05-23
  • zebaoa
    不能否认这本书有些文章质量非常好,也不能否认很多文字对我依然后非常大的启发意义。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对这本书的失望已经太多一些滥竽充数的文章。有种就为了赚钱的嫌疑啊2021-06-14
  • 仲秋月含颦
    今日和研究生同门到书店过五一最后一天,下午在书店没有读完,只读到专题四。刚读我跟朋友吐槽:这本书2020年出版,前言歌颂当时形势,但是全书不少专题文章都是十年前写的,不乏矛盾之处。作者身为专门研究灾荒历史学者,其立场与观点模糊不定,有时候得怪ideology左右了文章走向,或者只敢稍微点出、却完全没敢深入写透,造成了作者文章给人感觉就是一篇大纲,没有内容,提出很多别人的观点论据,或者列举已有论断,却不写自己的看法。时而还有整篇读完主旨不明的情况,怀疑是否删减严重。作者提到有学者在研究时对新旧社会的刻板印象——难道他自己的某些篇章里这种刻板还不明显吗?行文一旦暧昧,立场与出发点就十分可疑。天灾人祸,再隔三年的今日,自有眉目了。我想作者肯定后悔“过早”于2020年集结出版了这本十年前的文章合集。2023-05-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