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今天人们定难想象,上古时代,黄土高原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荒漠化源于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始于大量砍伐森林。在三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文字出现不久,城市建设方兴未艾,面对飞速发展的文明,古老的巫术与神灵失去力量,古代思想家忧喜参半,纷纷设想人类的明天。

儒家相信天地自有能力供养人类,鼓励人们在吃穿用度的每一个方面彰显阶级差别,是为礼;墨家相信节约是解决资源短缺的唯一方法,谴责奢靡浪费和不义之战;而道家探索天地、自然规律,看到了环境承受能力的极限,提倡“小国寡民”。此后,儒家成为官学,墨家销声匿迹,道家则以其形而上的特性演化为宗教、哲学,成为中国人替代性想象的源泉。

如何应对文明发展——正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诸子百家建构起各自的理论体系。自然与文明的冲突逼迫人类反思,在希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从先人的遗产中发现启示。

浅野裕一,1946年出生于仙台,197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现任东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主要著作有《黄老道的成立与展开》(创文社)、《解读孙子》(讲谈社)、《孔子神话》(岩波书店)、《孙子》(讲谈社)、《古代中国的言语哲学》(岩波书店)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舒舒
    儒家乐观、墨家悲观、道家中庸,各有所长2024-01-17
  • kerry
    很一般,感觉更像是一些古文观点的罗列2023-04-05
  • 终极之梦
    从人与环境关系的文明观切入,介绍了儒、墨、道之争。儒家强调“礼”,对文明进步持乐观主义;墨家“节用”,持悲观主义;道家反文明进步。今天的世界像一个文明。最接近儒家的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占据了主流,然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墨家和道家思想作为反思性力量更有价值。儒、墨的“天”具有人格,而道家接近泛神论,这是很重要的区别。2023-01-3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