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解读了8部50—70年代的经典作品,既有代表主流叙事的《林海雪原》《创业史》《红岩》等,也有当时“地下文学”的代表《第二次握手》;从写作资源、小说结构、主体塑造等方面展示文学创作的演化,指出这些作品为何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下受到读者欢迎,并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是当代文学领域运用“再解读”研究方法的重要成果,受到众多研究者和读者的肯定,本次精装版增加了1篇关于“新时期”工业小说的文章。


李杨,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有《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光晕——文化政治视域中的延安文艺》(即出)等。编著有《读电影——经典艺术电影》《读电影——最新艺术电影》《深圳新文学大系》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被子外面很危险
    把这段时间小说的发展很完整也通俗地写出来了,好厉害!!!这种文学理论书才比较好读π_π2021-11-08
  • 河洛越河
    巴赫金/《再解读》的运用为主,解构—建构的逻辑思路,或许如分析《白毛女》所述,逻辑上并非是展现理论阐释的能力,而是将其作为自己“再解读”的逻辑起点,在这样的转换中可能也表现了解构—建构的一种张力,即支撑逻辑的材料、读法的选择问题,当然,囊括所有材料和看法也就“读”不出来了。补足对部分当代小说缺乏细读而生的知识盲区,但读下来是很享受的,或许要读一下《创业史》和《红岩》了。2021-10-28
  • オノ
    深度挖掘出50-70年代这样一个在我们今天看来鲜有“文学性”作品产生的年代中那些作品在它们时代演变路径上的位置。印象极深刻的是作者对《第二次握手》中的“情”与“理”向“个人”与“政治”的转化以及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分析。这种抽丝剥茧般的文本细读真的太爽了,年度最佳阅读体验。2021-12-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