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自建城以来(第1到10卷选段)》内容简介:尼布尔(Niebuhr)认为,在联盟和自治市的逻辑之间存在着实质的延续性。蒙森,这位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性质最主要的理论家在当代学说中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李维的作品有助于理解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他将论据给与了尼布尔的观点。自治市并不是放弃了联盟的逻辑,而是联盟逻辑向前的质的跳跃。决定性的时刻是拉丁联盟转变为一系列的罗马自治市。面对这种转变的困难[明显地表现在战争冲突中,大约两个半世纪之后,我们可以在类似的联盟的意大利城市转变为同样的自治市的过程中又出现这个问题:社会战争(bellum sociale)],拉丁联盟提出的要求(公元前340年)是意义深远的:形成一个人民、一个国家[unum populum,unam rem publicam fieri:《自建城以来(第1到10卷选段)》8,5(5)],而罗马人对此的回应是自治市的革新,它能够将人民的统一性、罗马共和国同自治市制度的共和国的人民的多元性连接起来。


李维 (T. Titus Livius,公元前59~公元17) 古代罗马历史学家。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塔维乌姆(今帕多瓦)。早年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后移居罗马,与奥古斯都过从甚密。公元17年在帕塔维翁逝世。

李维著述丰富,但流传下来的只有《罗马自建城以来的历史》一书。他用40年左右时间写成的这部罗马史巨著,共142卷,记述自传说中的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至公元前 9年的史事:1~10卷记述公元前293年以前的事件,21~45卷记述公元前218~前167年的事件。其中 11~20卷和46~142卷已佚。另有后人所作全书各卷的简短摘要传世。

李维撰史的目的在于歌颂罗马的伟大和祖先的业绩,寓道德说教于叙史之中。作品文笔生动流畅,结构安排巧妙,对细节的描写富于戏剧性。但由于缺乏古代罗马典章制度和军事方面的知识,对某些史料缺乏分析批判,往往袭用前人特别是公元前1世纪...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SONG
    强烈建议以后人名就不要翻译了。。。整本书充满了强烈的罗马帝国的民族自豪感,还是期待有机会去罗马借意语的看2014-08-30
  • 美的呈现
    没有什么比这更能鼓励人学习一门新语言了,《自建城以来》前十卷的修辞术可以和维吉尔的史诗媲美2023-02-04
  • 王紫
    【2022读完第52本】真的不知道这样的选本有何意义,连续性非常差,根本搞不明白上下文,还是应该系统性地读原作。(然而李维的原作也是够无聊的,我到第六卷还是放弃了)这个选本的翻译也问题不小,比如bellum sociale"同盟者战争”反复被翻成“社会战争”真的是不知所谓。法学系的来翻史学著作,出这些问题是难免的,但翻译这个破碎选本的意义又何在呢?原书-选本-译本,6分-5分-4分……2022-11-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