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

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七十年常销不衰

-----------------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梁漱溟先生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梁漱溟所说的“中国文化”实有二义: 一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整体, 其核心为儒家文化; 一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路向。在后者的意义上, “中国文化”并没有中国性, 而是代表一种注重协调、平等、人性的文化路向与文化精神,它是可普遍化的。

——陈来

《中国文化要义》此间流传不多,但有心之士皆争传阅。先生之闳识孤怀,人皆能不以世俗之政治眼光相看,且此等特和气平心流露行间,人读之当更易通彼我之情。

——唐君毅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

——胡秋原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白鹰
    礼俗,家庭,国家与团体,他与它。道德与集体2022-02-23
  • 欣然
    读中国文化的书,感觉自己像个文盲,啥也不懂,还属于读什么就信什么的阶段。我觉得梁老很多的观点很有意思。说中国是个文化早熟理性超前的国家,听了他的论证还像还真就这么回事。还有个人生活还有家庭生活和集团生活的解释,伦理本位,都讲得浅显易懂,很有意思。准备多看一些这样的书,以后来做比较。2022-03-05
  • 多吃青菜少长肉
    秦汉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在于“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它所要的,不过是孝弟勤俭四字;只此四字,便一切都有了。孝弟则于此伦理社会无所不足;勤俭则于此职业社会无所不足。说道德,道德只是这个;说礼俗,礼俗正不外此。而此四字呢,既利人而利己,亦且易知而易行。”“道德、礼俗、教化,是辗转循环互为影响;三者无一定先后之序,而有贯乎其中者,则理性是已。理性,宽泛而言,就是人们的心思作用;狭义则指人心所有之情义。”认为中国古代文化早熟,理性早启而导致历史盘旋往复。由于中西对人生态度不同,理性(对人)与理智(对物)之路不同,有后来的差异。2022-02-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