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黑夜》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的代表作,回忆了他少年时代与家人在奥斯维辛和布痕瓦尔德两所集中营的真实遭遇。

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却愈演愈烈。始终以为“集中营”只是谣言的匈牙利犹太人,包括威塞尔一家人被送往集中营。威塞尔的父母和妹妹相继死去。

威塞尔见证了集中营里惨绝人寰的苦难,无数信念和生命在眼前化为烟尘。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他仍然心存希望。《黑夜》让我们看见了残忍和慈悲的极限,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勇气。

···························································································································

▶《黑夜》的读者应该和《安妮日记》的读者一样多。这个孩子能够活下来,这是怎样的奇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通过这个少年的眼睛,我们看见了残忍和慈悲的极限。我从他的勇气中获得勇气。这是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知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

▶《黑夜》这本薄薄的小书有着骇人的力量。——《纽约时报》

▶《黑夜》将整个世界,甚至还有整个地狱都包裹进这不长的篇幅中。这是出自那个黑暗时期的文学佳作,值得在未来被一再重读。——《科克斯书评》


埃利·威塞尔 (Elie Wiesel,1928-2016)

作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生于匈牙利,二战期间和家人被纳粹关入集中营,父母和妹妹在集中营中丧命,他和两位姐姐侥幸生还。战后在法国的一家孤儿院生活了几年,于巴黎索邦大学完成学业,后移居美国。

埃利·威塞尔关心犹太人及其他受迫害族群的处境,呼吁世人谴责暴力与仇恨,曾获美国国会金质勋章、总统自由勋章,于1980年至1986年间担任美国大屠杀纪念委员会主席,并入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影响力人士。198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北域临风
    “我永远不会原谅这个把我逼到绝境的世界,它把我变成另一个人,唤醒了我心中的魔鬼,最为卑贱的思想和最为原始的本能……”“昨天沉默的人,明天仍将沉默”| 掌阅APP2022-02-15
  • 随心所欲
    听着《悲怆》和《欢乐颂》看完了,抬头满目飞雪,灰鹅开始浴雪远飞。2022-03-19
  • 赫克托尔
    ”而现在,我不再祈求,不再发出哀鸣。恰恰相反,我觉得自己非常强大。我是原告,被告是——上帝。我睁开了双眼,我很孤独,在这尘世中孤独得可怕。没有上帝,没有同类。没有爱情,也没有怜悯。我只是一撮灰烬,却比无所不能的上帝更强大,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的生命一直为他所捆缚。站在这些祈祷的人中间,我更像是一个身处局外的观察者。”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弥漫咖啡香气的咖啡馆里看一个真实人类在奥斯维辛度过的日子,每一秒都觉得庆幸。2022-03-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