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部当年以感性之笔随性记下的日记,将我们带回到历史的现场,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历史。这段历史的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文革”时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特异的见证。通过这本《日记》,我们可以了解1966年至1971年间“文化大革命”是如何发动的,以及所经历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闹派性、大批判、武斗、军训等过程,它记录了一个少女接受左思潮残害的痕迹,让我们看到在动荡和狂乱的岁月里人们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红色少女日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少女在那个年代心灵的若干侧面,她内心世界的表述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史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日记》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民间文本,从中我们能了解到一个“时代青年”如何成长的文化人格模式。它是时代群体缩影,是了解、认识共和国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资料,也是中国人教育、启迪自己的一面镜子。“左”的思潮在中国大地肆虐几十年,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对此应该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总结,这《红色少女日记》,可以说为这一思考提供了一个来自普通人的真切感受和见证。


张新蚕,女,1952年4月生于北京。1968年10月在吉林省梨树县喇嘛甸公社王家园子大队二队插队。1970年10月调至吉林省四平市城建局团委工作,任干事。1973年10月就读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1976年10月毕业,分配至吉林省人防设计院工作,先后任工程师和暖通室主任。1990年弃工从文,著有《旧情书》、《青春之恋》、《深沉的依恋》等。1997年7月至2002年12月任北京市文联《北京纪事》杂志社副社长。现任《中国网通》杂志主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千木
    很少见的题材。不是以现在的眼光反思批判的视角在回忆那段儿历史,而是真实的呈现那个时代的人的心志。红卫兵虽然可恶,但更可恶的是那个单一化的思想。红卫兵的生活也有无奈跟无助,还原历史现场,才能反思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当然,我们也免不了历史的局限。亟待神人。2017-08-19
  • 山野樵夫
    一边看一边查资料,从很多的角度去了解那个时代。2022-06-30
  • 子不语
    史料价值不大,算是普通人家的情感实录吧2018-11-2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