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美国对纳博科夫来说太重要了:这里是他的避难所,是他最终放弃俄语而改用英语写作的地方;他在这里第一次发现了新的蝴蝶品种,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他在这里写下了那些著名的文学讲稿,备受争议地翻译、评注了《叶甫盖尼•奥涅金》;更重要的,他在这里创作了让他名扬天下的《洛丽塔》;美国还为《微暗的火》,为《阿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尽管1959年后去了欧洲,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美国公民的身份。纳博科夫的后半生是名副其实的“美国时期”。

博伊德以一种准确而从容不迫的笔调追踪纳博科夫美国时期的生命轨迹:他不断的搬迁,他的艰难求职,他的捕蝶与写作活动,他的成名与迁居欧洲,他跟威尔逊友谊的始末,他与出版商、采访人及传记家的交往,他的疾病与去世等等。

近年来最美轮美奂的文学传记之一,纳博科夫作品所能有的最优秀的导读……这部惊世骇俗的传记既是一丝不苟的学术研究的范例,也是想象力丰富的文学批评的典型。

——迈克尔·德达,《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在这部传记中,博伊德先生终于给了我们一个可靠的生平和众多值得信赖的作品——他描绘了一个英勇的艺术家,描绘了这个艺术家可爱的家庭,他对伟大的活力与斑斓的色彩做了审慎的历史叙述,他热情洋溢地对大师的文学作品加以阐释。一部非凡的读者指南。

——理查德·洛克,《华尔街日报》

奥克兰大学校级杰出英文教授,在从旧石器时代到当下文学(美国、巴西、英国、希腊、爱尔兰、新西兰、波兰、俄罗斯)、艺术、哲学领域均有著述,尤以纳博科夫注释者、目录学者、传记家、评论家、编辑、翻译等闻名。其最近作品有:《跟踪纳博科夫》(2011),《致薇拉》(与奥莉嘉·沃罗尼娜合编,2014),《思,写,说:未结集随笔、评论、访谈及致编辑书信》(与阿纳斯塔西娅·托尔斯泰娅合编,2019)。博伊德教授的著作以十九种语言面世,并在四大洲荣获多种奖励。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少年 飞!
    蝴蝶与纳博科夫 最近在看毛姆传 在想这俩文学家哪个更厉害?喜欢毛姆的文艺评论,但对毛姆的小说无感,除了月亮六便士。而我深爱洛丽塔!!!我该多读纳博科夫!!!这文笔和心理描写啊!2021-02-01
  • beausourire
    納博科夫拉上教室的窗簾 關掉所有電燈 然後他走到電燈開關旁 打開左側的一盞燈 對他的美國學生們說道 在俄國文學的蒼穹上 這就是普希金 接著他又打開中間那盞燈 說 這就是果戈理 然後他再打開右側那盞燈 說 這就是契訶夫 最後 他大步衝到窗前 一把扯開窗簾 指著直射進窗內的一束束燦爛的陽光 大聲地對學生們喊道 而這 就是托爾斯泰——蠻意外的……2019-09-24
  • 师为水
    记录宏大详实,诚恳忠实。是目前有关纳博科夫最好的传记,我肯定!2020-08-3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