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尤淑君,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已出版《清此:清朝的社会与文化》《宾礼到礼宾:外使觐见与晚清涉外体制的变化》等著作,主持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得浙江省高等教学竞赛优秀奖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内容简介

正德帝身后无子,由兴藩世子朱厚熜继皇帝位,是为嘉靖帝,文武百官请其入继大宗,作为嗣子,改认堂伯弘治帝为父,而称生父为叔,自此引发震动朝堂长达二十四年的“大礼议”。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韧勉
    台湾学者尤淑君关于明代嘉靖帝皇权合法性礼仪研究,她指出只要名分原则得以落实于国家礼制之中,君、臣、民三方便有一共同遵守的权力规范,政治秩序与社会秩序即能安稳运行。简单来说,“大礼议”即“献皇帝正名化”之政治行动。嘉靖皇帝固然完成了皇权重塑的任务,却破坏了名分原则,动摇了以“礼”为主的政治文化体系,君、臣、民三方不再有合理的行事规范,各行其是,名分礼秩再难发挥功能,是故开启明中叶政治混乱、君臣冲突、社会失序的危机。“大礼议”以亲逾尊的案例,让后人诟病不已。当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倾向以私利为重时,君与臣、臣与臣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陷入冲突之中。从动态的政治运作来看,权力结构是各方势力冲突、利益交换,以及分配再平衡的衍生物。权力更迭影响的不止皇帝一人,其范围如同骨牌倾倒,在整个帝国体制内产生广泛的效应。2025-02-13
  • Perserkatze
    从一个具体的政治事件的前因后果入手,再谈到嘉靖的礼仪文化革新与政治的关系,最后谈到背后的公私/君臣关系转型。经过大礼议事件,皇帝自己主导解释礼仪经典,既扩张了权力,也使得天子的神圣性质削弱;首辅重要性提升,却在皇帝和百官中纠结;言官及其他人的道德危机同样加深。2025-02-17
  • 冬至
    结构清晰,材料细致,写得很扎实,对大礼议事件有了新的理解。2025-02-0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