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詹启华(Lionel M.Jensen)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副教授,是一位从事17世纪至20世纪的儒家范畴史的著名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思想史、民俗史以及中西交流史的研究。

内容简介

《制造儒家:中国传统与全球文明》利用大量的材料和深刻的分析,检视了16、17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开启的对于“儒”“孔夫子”等概念和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晚清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背景下,章炳麟、胡适等学者对于“儒”的再发明。作者认为,“在历史长河中,精神价值是一股建设性的力量”,正是在耶稣会士搭建的中西方交流中,西方人现在所熟知的“孔夫子”形象被建构了出来。这种建构夹杂了对于理想“他者”的想象和误读,并在启蒙时代对西方的思想家们进行发明创造(也就是本书强调的“制造”)的结果,而这些“制造”又赋予传统以新的活力。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宝
    @2020-06-09 04:47:552020-12-20
  • Swching江湖骗子
    此书虽获得学术奖项,但就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来看,二元主题的分离现象严重:前半段几乎可以单独成书,作为耶稣会在晚期帝国的身份认同与对“儒”、“孔夫子”的再造,切中了标题的manufraction一词的意义;略显疲惫的后半段竟直接跳到民国诸家对儒起源等问题的讨论,读的不免吃力。虽然后半本仍有挑起本人兴趣的地方,如最后一章讲的胡适,但恐怕和制造儒家没太多瓜葛了2021-01-10
  • 境外势力大猫咪
    真是我见过最好的翻译,水平高且负责。相比之下,作者Jensen本人的很多细节错误,从导论把“文明卫生单位”中的“文明”误读成“中华传统文明”,到后面把“不一孔子”翻译成“不只有一个孔子”,不免让人怀疑其汉语水平是否真的胜任本书的课题。所以本书其实研究视角上的价值要大于研究内容本身:指出现当代语境下对古典的溯源考据其实是对考据者的时代的反应和重构。在这一点上,利玛窦和胡适对儒家的再解读具有某些相似,在于他们都试图证明中国与西方文化传统的同一性,而有趣的是,利玛窦在前民族主义时代的重构儒家让自己进入了中国的身份之中,而胡适在民族主义时代的重构则试图让中国成为西方。胡适的尝试多少让我联想到以河殇为代表的八十年代,而作者将这种尝试解读为对民族主义的超越则是颇令人怀疑的。2021-11-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