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GaAs
    感觉大量都在翻译。好几处数字反常识的不正确,不知道是校对问题还是作者翻译或者摘抄时候没有更改原错误。2024-12-27
  • NEBULA
    糖果吃完后,也可以作为大棒使用2024-07-27
  • coliter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虽然美苏都是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但是受限与自然条件、技术水准,美国的粮食远远超过自身的需要能大量出口,而苏联则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而陷入了粮食进口的尴尬境地。凭借着信息差,苏联在自己粮食歉收的情况下以低价大量购入了美国粮食,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顺便扰乱了美国的粮食市场。而美国在基辛格的运筹帷幄下,逐渐把粮食作为自己政治利益延伸的工具。虽然苏联赢了一局,但是在接连错过各种农业转型的机会后,最后不得不依靠卖黄金来卖粮食。美国则逐步尝到了用粮食作为武器的甜头,不仅把苏联忽悠瘸了,还顺带拿捏了印度、智利等国家。由此可见,在口粮的安全问题是多么的重要。略显遗憾的是在介绍苏联农业是只是略微的点到为止,并没有完全把苏联的尴尬展现出来,读起来不那么过瘾。2024-04-18
  • 李小建
    很难想象,20世纪初的俄罗斯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到了苏联时代,竟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苏联白瞎了那么多、那么好的土地,30年代造成的乌克兰大饥荒完全属于制度的作恶。到了20世纪80年代,苏联成了一个用石油换粮食的落后国家,物质的匮乏让所有人都厌倦了饥饿和排队,当一切变得无法忍受时,大厦崩塌便是一瞬间的事。美苏的粮食博弈只是大国争霸的一部分,说到底还是制度的优劣较量。孰优孰劣,历史已有定论,公道自在人心。2024-10-04
  • 马特来步
    前三分之一部分好看,讲述了冷战中期粮食大劫案的过程,后面无非是对粮食政策等等的进一步补充,有点水字数的嫌疑。苏联的解体,迫于中东石油加速开采后的价格下降以及农业发展无法提升,是无法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的必然后果2024-08-01
  • disguiser
    选题很宏大,可惜作者考据不严谨,结论没有说服力,而且看导读很让人怀疑此书是否为鼓吹某种优越性而作2024-01-18
  • jdxyw
    中国几代领导人高瞻远瞩,明白手里有粮心理不慌。只有茅于轼这种二逼才会觉得可以在国际市场随便买便宜粮食2024-03-19
  • 青冥天
    食物是最基本的需求,饥饿比其他事更难以忍受。连这种基本的民生也无法解决,苏联的灭亡真是情理之中。2024-02-09
  • 阿茶
    编校质量略逊,内容很有趣,作为从未了解过这方面内容的我,看起来津津有味~应该是除《批评官员的尺度》之外又一本我会重读的书。(有纸书)2024-01-25
  • 鱼的九思
    粮食、能源、技术,内循环?2024-01-23
  • 千寻
    读完这本喷绘双签名的《饥饿的巨人》,一扫困意。苏联粮食问题由来已久,斯大林模式完全就是抢劫人民,这种反人类制度破灭后,赫鲁晓夫采取处女地,种玉米,找美国农民加斯特等方法想解决粮食问题但是失败得很彻底,但是他提出的“土豆加牛肉”深入人心。接着棉花也宣告失败,因此他们只能依靠从美国进口。而苏联赖以生存的石油被美国的中东大棋局弄得油价被压下去,粮价提起来,苏联本身也受到石油的“荷兰病”的巨大影响。而美国靠粮食纵横捭阖,成为外交上最有力的武器,并且抓住机会援助“饥饿游行”后的波兰,东欧剧变由此展开。戈尔巴乔夫却本末倒置的提出了加速发展重工业最终使得苏联失控,民生供应排队,黑市盛行,超级大国最终解体。作者从粮食大劫案开始,分析两方政治外交博弈,精彩纷呈2023-12-21
  • 叮当
    阴谋vs阳谋:政治是一连串事件,连胜未必终局胜利,连败也未必不能达到最终目的。政治、资源、人、环境以及历史沿革,是需要全盘考虑。底层逻辑不变,人性不变,政治真的是顶级游戏。2023-12-27
  • 墨梅
    选题很好,内容稀烂,数据可信度存疑,并且对数据没有充分分析思考,没有作者本人的观点和任何新的值得探讨的结论,啥也不是,散会!2024-05-13
  • ryan
    书名有些托大,主要的篇幅更多集中在美国如何利用粮食贸易实现自身战略。在绝对劣势面前,苏联并无太大博弈的余地,无非拆东墙补西墙罢了。2024-03-18
  • 扭腰客
    对当今的“粮食战争”颇有启发,中国在粮食自主权上做的一直不错,但还不够好。如何把自主产粮和机动进口有效结合起来,应该是一个长期需要坚持研究、落实的大事。以及,除了粮食生产,如何遏制粮食浪费,似乎更为重要2024-01-24
  • 贫贱忙卒
    微信读书还可以今年的阅读时长没救了2024-08-10
  • 韧勉
    本书从1972年苏联瞒报粮食歉收,利用美国惠民的粮食出口政策,导演的“粮食大劫案”事件,从而使美国本地断粮三分之一的实例讲起,短时而言,此案让苏联获得商业实惠,但长远来看,苏联长期大比例依靠进口农产品维持生计,最终仍会因为负债累累导致国家破产。阅读本书,让人最大的收获在于两点,其一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农业贸易往来长期存在。其二就是美国对穷国的粮食援助,并非是一种捐赠,其政治用途主要来自信贷。外国政府利用信贷从美国进口粮食,然后在其国内进行商业销售,这意味着大多数粮食援助没有到贫困和饥饿的人手中。美国政府接受在国外销售粮食获得的当地货币(被称为“对应基金”)作为信贷的偿还币种,对这些货币的控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粮食援助”实则是控制他国的“粮食武器”,由此可见强国必先农业自足。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