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xxxxwulala
    Emily Erikson的博士论文延伸。1.比较初级地对分析社会学(analytical sociology)的接触,第一章的所谓bathtub model的确有复杂但不够清晰的感觉;从牛津分析社会学手册的粗粗介绍来看,也好奇从社会学本身的方法而言,其与该书同样涉及的historical sociology之间如何区分?2.对东印度公司这个主题的事实共识冲击大,不仅是对private ordering的刻画,而且是对东方港口/殖民地这一侧社会结构的强调。但在结论或大理论上仍然勾连在了主流产业理论与组织研究一侧。3.从公司研究的角度:对比看出,20世纪70-80年代之后的公司/公司治理研究的想象力实在是匮乏......还是应当将公司还原为“组织”,而不是过于沉迷于精巧的模型。2024-11-13
  • 小护士毒舌猫-虞兮虞兮奈若何
    纯学术。主讲私人贸易促进了东印度公司的扩张。思路类似在抗战时期各解放区和改革开放前期,都是整体集权下对基层放权,基层试错反馈整体。2024-12-01
  • 秀逗君
    一本严肃的学术论文,主要阐述东印度公司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塑造。“葡萄牙人征服国际化的城邦,以掌握对外贸易收入——这些钱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被城市里的其他经营占有。荷兰人取代了农业帝国的位置,从对当地生产的垄断控制中获利,也就是说,他们使自己成为商品的唯一买家以增强自身实力。英国人则寻求市场社会,以适应资本水平和商业才能高低不齐但富有进取心的代理人们的需求。”更多的感触是,一种模式的形成,需要极多的时间和资源的积累,也许我国目前仍在缺乏积累的大跃进道路上渐行渐远。2024-12-11
  • 吃蛋挞
    车轱辘话翻来覆去,部分观点可资参考。作者的眼光也是比较敏锐的,对private trade的强调和剖析并不落后成书之时历史学界的进度多少。2024-09-26
  • 目童森森
    太枯燥了,完全是学术论文感。不适合一般读者。2024-09-19
  • Demon Hunter
    从不同层次的组织架构展开,用非常细的分析来阐明一个颇为自白的现象,更确切的说是抽象出来以后,一个比较易懂的理论。说服力和逻辑性都相当强,个人非常喜欢这种能同时兼顾点与网分析方式。2024-06-20
  • 扭腰客
    应该说,“东印度公司”主观上是以追逐高额利润为主要目的,但客观上却充当了殖民主义最有力的触手2024-06-18
  • Blade King
    严谨的经济社会学专著,一方面关注了内部组织关系,强调该私人贸易给自身和组织带来的信息优势,以及组织庇护对私人贸易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关注了组织外的结构,港口本身的结构对公司的影响2024-07-12
  • 轩羊羊
    像博士写的论文结构,看似写了很多,但是也没有什么深入的分析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