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丢失词词典
书名
丢失词词典
作者
皮普·威廉姆斯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544884570
出版年
2024-7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页数
568
定价
98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文学
小说
社会学
女性
外国文学
澳大利亚
女性主义
豆瓣评论
G
画面感极强,艾丝玫和莉兹让人立刻想到莫德和苏。拾起丢失词,找回女人的声音、身份、生活经验和历史;词的意义是语境赋予的,身体力行去再定义再创造。CABBAGE(包心菜)“过来,我的小包心菜,给我一个拥抱。”——狄蕊丝·欧文狄蕊丝,多么美丽的名字。这句子很像是莉兹会说的话。“妈妈们有她们自己的一套用词,你不觉得吗?” 她不会读这些纸条,但她比我更了解这些文字的意义。BONDMAID(女奴)一辈子都被爱、奉献或义务约束。“从你小时候起,我对你来说就是个女奴,艾西玫,而我每天都很庆幸是这样。”——莉兹·雷斯特,一九一五
2024-09-16
洛米游书
对女性的偏见,从词典都可以看到,但那么多人都选择视而不见。
2024-09-12
果核抓手
一个牛津女孩的“编舟记”,虚构世界建立在几个现实基点上。以女主角艾丝玫的视角引出牛津词典编纂过程中那些缺席的词条和贡献者,丢失的声音包括了女性、工人、底层民众等在维多利亚时代无权发声的群体。从缺席到发声,从不被关注到被听到,小说展示了极端手段、理性争取、“摇摆”大多数的不同反应。摇摆或许才是常态,摇摆意味着思考。正确的标准往往是浮动的、暂时的,书中所透露出来的观点也是包容的、理性的。差异不应导向敌对,女人男人、士族平民、国家民族的最大公约数首先是人本身,需要警惕的是僵化的偏见。从这点看,小说并未为了讨好某种正确而变得谄媚。理想状态即便难以达成或长期保持,所幸总还有人在努力。
2024-09-03
彼年无期
尽管结尾仓促,阅读过程中依然不断地被小艾不同人生阶段的笔触所触动。少女时期的天真懵懂,青春期的忧伤,成年期后逐渐找到女性身份的力量,也不断地寻找着回应周边发生的一切的方式,语言的流动性见证着她的成长。
2024-09-29
羊皮柚子
蛮有意思的切入点。女性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都处于被筛选、被忽视、被工具化的处境。甚至在词典编纂中,女性声音和女性用词都会被丢弃、被忽视。丢失词词典,就是一个找回主体性,告诉自己“我很重要”的过程。后记中看到,作者对牛津大词典的编纂进行了一定的考据,虚实结合的故事让人体会了一把编舟记的艰辛与珍贵,看完挺感动的。就是女权运动那条线,和主体故事融合的有些生硬。
2024-09-17
小波福娃
历史非虚构的部分相当动人,但我要批评的是,作者实在太拘泥于史料和真实性,里面所有的人物都单薄如纸片,就像在听一个童话绘本故事,艾丝玫甚至是在去世、直到当读者能站在她女儿的角度回溯这段历史,整个故事才突然活起来并爆发出眼泪。非常想要看到照片,一叠叠修订的纸片的样子,和她们的影像。
2024-11-25
巴黎獭读书浣熊
明显后半本比前版本要好看。与真实历史背景结合上大分,把女性运动的发展融入到词典的故事里面非常巧妙。
2024-10-17
仟六
用词典求婚,太浪漫了
2024-11-10
720崽
流了很多眼泪的一本。虚构的故事穿插进真实的历史,对我来说,艾丝玫的故事已经是真实的了。时间跨度挺长的,随着时间线的发展也间接展现了像妇女参政运动和一战这样大历史事件的一些样貌。五百多页,但故事会推动着人往下走。(想到第一天一口气读了188页!震惊!)非常喜欢这本!
2024-10-30
连木木
寻找“历史中消失的女性”环节当然不能少了字典编撰,加上本书还虚虚实实地补充了此前读《教授与疯子》时的感受,加上与妇女争取投票权、二战等真实历史的联结,整体读起来还是别有趣味的。从搜寻第一个失落的词条开始,小艾的一生便与词典紧紧绑定——词语可以为遗忘发声,词语联系起历史与情感,词语定义了更广阔的世界......引文不应仅是来自于冠冕堂皇的印刷文字,市井里的声音也需要被记录。
2024-10-10
阿正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文字工作者对文字的执着。书中故事清淡中透着蓬勃向上的力量。读完后是满满的感动与回味
2024-09-20
威尼斯男人
《丢失词词典》是一本极具创意的小说,通过主角小女孩艾丝玫的视角,作者表面叙述的是词典编纂过程对于词语的遴选标准,但其实真正探讨的是如何通过重新发现和重视那些被遗忘的词汇,以及这些丢失词所代表的人物的命运,来修正主流的历史认知。某种程度上,这本小说超越文学作品本身,而是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所谓的主流社会对于性别、身份、历史的偏见与忽视。而握住这面镜子的人正是艾丝玫。在她的坚持与努力下,一本前所未有的女性“词典”逐渐成形,不仅是词汇集合,更是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无闻的女性群体的致敬。艾丝玫的故事,会让更多人去关注、去倾听那些被遗忘的声音。
2024-09-17
把噗
一部词典为何会丢失词?《丢失词词典》给出了答案。这部女性版“编舟记”,讲述了一个叫艾丝玫的女孩发现并收集被男性编纂师丢弃的女性词汇的故事,取材自真实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让整个故事更加有现实意义。既是对被历史遗忘的女性声音的重新发现,也是对那些被边缘化、被忽视的词汇的一次深情致敬。艾丝玫毕其一生编纂一本女性词典,对男性主导的传统词典编纂方式提出了挑战,展现出一位女性在默认的男权化学术世界中的觉醒和抗争。
2024-09-20
hyypia1982
几乎所有关于这本《丢失词词典》的标签,第一个都是女性文学。这么说当然没有错,作者希望讲述的,的确是一个女性觉醒的故事。但是,如果只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待这部作品,虽然迎合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却小看了这部小说的意义。在我看来,这部小说首先是一部历史小说,而从历史的角度切入,更能凸显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2024-09-01
闻夕felicity
这是个写得很克制的故事,又因为章节之间按照时间衔接而非情节的自然发展,因此读起来并不是那么友好。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特别喜欢故事里女性人物之间以词汇所进行的联结。这种感觉有一点像买椟还珠——故事的情节就像那颗宝珠、本身并没有很吸引我,但环绕着宝珠的盒子、尤其是盒子上嵌入的闪闪发光的碎片倒是让我移不开眼睛。作者塑造了收集女性词汇、尤其是下层女性所使用的活生生的词语的女主角,以及通过被她记录下她们所使用的被男权社会认为不入流、不重要而被词典拒绝收录的语言。这些词汇像诚实的镜子,折射出这些女性真实的处境、系统性的不平等,以及她们面对这样不公的处境的思考和奋起的斗争。
2024-09-14
阿梦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是很好,因为作者的写作能力的问题,这本书给人生搬硬套女性主义主题的感觉。在这以第一人称展开的故事里“我”被作者刻画的十分缺乏主体性,好像是台电视或者随便什么信息收发装置,通过她可以看见多样并且不乏深刻的内容,但是她只负责投射本身并不产生欲望、烦恼、成长。这样的主人公是强功能性的、弱人性的,很难叫我产生共情。
2024-09-12
卡拉米
取材于《牛津英语词典》编纂的真实事件,讲述的是一位词典编纂师的女儿艾丝玫,发现《牛津英语词典》放弃收录许多女性和基层人民的用词后,开始搜集这些被“丢失”的词汇。小说不仅聚焦20世纪初女性群体的集体成长,也书写了女性和底层群体话语权的抗争。
2024-08-29
羣青
与《语言恶女》的「夺回」不同,在这个词典界的 herstory 里,「拾起」是关键:多一点好奇和质疑,被忽视的词条就能在一次次微小的行动中保存起来,像留给未来的种子。从女性参政权运动到今天,话语的争夺战拓展至网络,丢的少了、禁的多了,写出来是另一种风味的小说。
2024-09-04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