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VistaForever
    素材堆砌之作,注释足足有68页......2024-04-06
  • 豆瓣上的犀牛
    葡萄酒所承载的历史叙事超出人的想象2024-03-20
  • 小陈?在!
    《红酒帝国》既是一部新世界的葡萄酒的传记作品(即包括生产、贸易和消费全环节的物质史),更是以物为中心展开对帝国主义观念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走出了观念研究重视经典文本的“舒适区”,难点则在于资料极为零散,并且需要加入许多不同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农学、生物学、酿酒技术等等。2024-03-22
  • 知行合一
    新世界是一种精神状态!2025-01-13
  • 爱打嗝的海螺
    从微观角度切入的殖民史,英国本来是一个不生产葡萄酒的国家,反而用廉价的殖民地葡萄酒征服了欧洲市场,谁掌握销售端谁掌握市场2024-03-20
  • 书中乌托邦
    澳大利亚产的葡萄酒是新殖民地,例如奔富酒庄。2025-02-01
  • 回到黑格尔
    手摇的并不是红酒而是人民的鲜血2024-07-22
  • 颜染
    3.8星。别人说它太粗糙,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收获了很多小而有趣的知识点,终于解开了新世界的谜题,也对日不落帝国多了一点了解。最好玩的其实是关税与百姓餐桌的关系,以及殖民主义者的“正义”。记住了几款红酒的名字,虽然我不会喝酒了~2024-09-06
  • 布里斯托的彩云
    写得好无趣,本来计划着喝红酒边看的。2024-06-12
  • 沙漠之雪
    大英帝国的“殖民味”葡萄酒2024-06-12
  • 查微迩
    “不是英国人对其他人“做过”的事情成就了大英帝国,而是帝国的殖民扩张显示和创造了英国人的思想、习惯和文化”,近年兴起的“帝国本土研究”提示道。作者沿着这一思路,考察了葡萄酒种植业和市场借助英国帝国主义实现扩张,最终又反向输送回英国,并深刻改变了其饮酒文化的历史。“在19世纪和20世纪,尤其是1970年之后,英国转变成一个爱喝葡萄酒的国家,这种社会习惯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殖民地葡萄酒。”很多人不满作者对葡萄酒这等美物的爷爷爸爸,其实背后隐而不见的劳动、贸易网络、文化塑造和政治变迁才是作者的真正聚焦。1941年年底,《潘趣》杂志上刊登了一首打油诗,哀叹葡萄酒越来越少:当从香槟到波特,什么酒都短缺时,谁存下了几箱酒,谁就是幸福的人。无论是红还是白,都是珍贵的宝藏。2025-01-05
  • 青丘白浅
    移民们往往试图复制他们在母国无法参与其中的体制结构:例如,移民会建立民主管理体制,而他们自己在同样的母国体制下并没有投票权。2024-03-20
  • 魔法少女小圆脸
    隔靴搔痒。不够文化研究,不够国际关系,也不够殖民主义批判。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