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echoless
    拜托抑郁的姐妹们都去读一下好吗,太喜欢夏目漱石的quote,在这个愚蠢荒诞的社会里,不抑郁的人只有privilege/愚钝/追名逐利的笨蛋,抑郁的人才是精神正常的人。2024-12-10
  • 日落西山
    听完了,身体和意志之间的分离会导致抑郁,所以不要不倾听身体的声音,活在当下,享受一些混沌和无聊,接受自己...2024-12-13
  • 依法摸鱼大脸猫
    还以为是很普通的“自助类书籍”,读完发现它居然算是“自成一派”的。之前本猫做了个归纳:精神分析类治疗是刨根问底地找“童年创伤”的溯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试图把大脑里的一些“脑筋”给纠正过来的积极疗法,而森田疗法是不把病当病、放任自然的“消极疗法”。本书更进一步。某种意义上说,本书认为“有良知的好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不抑郁才怪”,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展开了激烈批判(前些天读的《诉说忧伤》还只是集中批判现代精神医学),文字虽少,文风也平和,但处处透露出“不服从”的劲儿。这就不仅仅是为患者去污名化了,而是极大的抚慰和强有力的释放、发泄乃至回击。从疗法上看,也突破了森田疗法“放下执念”、“为所当为”这些带有“顺从”色彩的内容,全书都在劝你“别配合这个异化的社会”。书如其名,真是给人以力量!2024-11-23
  • 北漂老汪
    读前面部分时觉得只是平常,越读到后面越觉得发人深省和觉得真是嘴替。是啊,抑郁的人大多是之前觉得意志力与自制力惊人、追求日程表铺满和讲究效率的人,身体的抑郁是在向我们预警。“既然头脑追求效率,一直强迫内心和身体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内心和身体最好的反抗就是进入没有效率、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在抑郁状态下,人会意志力减弱、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工作效率明显下降,而且会伴有强烈的倦怠感,感受不到任何事物的价值,这正是内心和身体在被当成生产机器的情况下进行激烈反抗的状态。”2024-12-11
  • momo
    昨天买的,今天到了,一天看完,180多页,很薄的一本小书,可读性很强,有一些比较新的观念,有趣,有益,较为愉悦的阅读体验,为国庆假期画上完美句号。2024-10-07
  • LuckyPeer
    “旁人话你悲哀 不过在你眼中清醒才悲哀 繁忙才悲哀 常人难道比疯子更可爱”2024-10-07
  • sciencecat
    本书名的日语原文是《抑郁的用处》。这本书是适合普通人使用的自救手册。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有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因此我们是无法自己给自己开药的;但正因为我们是我们自己,所以在对抗抑郁的过程中,我们能发挥比医生更重要的效果,就是了解自己的身体在求救,停下来分析自己的感受,调整生活方式,最终过上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们是人,我们不是机器,既不是在追求某些人生目标的机器,也不是被药物操控的机器。当我们出现了类似抑郁的症状时,其实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希望我们能停下来。我想这才是抑郁真正的用处,它在提醒我们,目前的生活是有问题的,是需要调整的,是无以为继的。但是在此之后呢?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也许这本书能帮你找到一些答案,另外真的不要那么抗拒去看医生。2024-10-12
  • ❤不恬
    易读性强,也指出了社会和文化中促进抑郁形成的因素。遗憾的是,本书内容在专业性上存在重大缺陷。本书原版是21年出版的,但是书中依然在采用“大脑化学分泌失衡”这一已经被指出是毫无根据的假说,希望制药公司营销出来的观点不要再被传播了。其次是抑郁的分类,作者将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等问题划进抑郁症的范畴,不知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进行划分的。书的后半部分讲如何与抑郁者相处的部分还可以。2024-08-19
  • 远方
    作者真的很懂抑郁症患者。书里绝大部分观点都很认同,抑郁症会自我攻击,但人生来不会自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是价值观和随之形成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同一件事:理性不能控制感性,感性有太多玄妙之处,非得穷尽一生去体验。如果作者没有得过这病,那么这些观点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值得有此困扰的人去阅读。治愈始于自我接纳,方能破茧重生(小缺点:翻译太啰嗦,1/3的文字就能说清楚。)2024-09-11
  • momo
    经过不短时间的认知行为学派心理治疗,正念练习,看了很多关于心理学,尤其正念,和佛学哲学的书。自己也从抑郁焦虑的严重状态,通过经前综合症的改善,成功回归工作生活甚至通过很多微小的进步成功越来越好,但依然感受不到全然的放松和幸福,感知自己时不时愤怒却越来越多。 我越发觉得自己还是被困在做“正确”的事的牢笼里,并且未知的焦虑又开始弥散开来。这本书好似把我的感受,和隐约觉得要探索和坚持的人生道路书写了下来。过于“努力”的我们也许尝试更多跟随心+身体,而非头脑。 当获得充足的休息,不再急于要做些什么,而是能无所事事,安住当下,觉得如果能一直这样休息下去就好了的怡然自得~之后自然而然想做的事情,才是真心所向!祝福我们从骆驼,狮子变回孩童。相信自己足够好,随着心意便可过个完满美好的人生!2024-08-30
  • Cheth小怪
    是一本很温柔有力量的书,作者真的有蹲下来好好和患者平视,然后对话。对于惯用头脑的现代人而言,忽视内心的低语背离内心的渴求终有一天会遭遇宕机重启的,此时,更应追问生命的意味而不是意义。正如书中所说——抑郁症是现代社会觉醒的重要契机。放下,彻底臣服,不要再试图控制,会慢慢“复苏并重生的”。2024-09-16
  • 不靠谱
    内心敏感善良的人才会患抑郁症,读完的感受就是,让情绪流淌,让它自愈,给身体和心理足够的充电时间,但时间恰恰是我们最缺少的,一边充电一边放电,依赖电子精神抚慰。2024-10-10
  • mayo
    六年了,还在自救,一遍遍重复已经熟悉的话。大概齐cover了,很适合家属/朋友,患者本人不好说。2024-09-03
  • 昀华
    因为已经在身心疗愈的路上走了一年多,类似的书看了不少,这本里面的新鲜观点算不上很多。这两年逐渐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可能经历过一段非常努力的时光,然而经济下行努力无法得到回报+身心受不了大脑的独裁统治下,迅速走向垮塌。走出抑郁的方法的核心是不去试图与之对抗,自然与之共存,放下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工具理性,不去追求意义,接受昼夜颠倒、虎头蛇尾、无所事事,就着眼于今天与此刻,做些顺心如意的事情。2024-09-12
  • w
    期待是一种微妙且隐蔽的暴力,无论是对他人或对自己2024-09-21
  • 浪味仙
    重生之日,一定会到来2024-08-25
  • 张尼德普
    哇靠,再次确定我在心理学的天赋,这本书和我自己在咨询里和别人聊的都是一样的2024-08-13
  • momo
    怎么才能让所有人看到这本书?真的,我求你们去读。2024-08-24
  • hans
    通俗易懂很快就能读完的小册子,开卷有益即来即取的体验。抑郁症无须视为一种恶,可是一种觉醒,是对意义的反抗,是在自力消耗完后他力觉悟的过程,所以抑郁的疗愈并不是回到过去的状态,而是重生,是涅槃。这对于理解抑郁很重要,正视它感受它体悟它再与之共生,至于方法论,先辨识疾病类型再对症下药,西药该吃就吃,疗养顺其自然,最后还是归为一句,活在当下2024-08-10
  • onandon
    总结一下就是原原本本接纳自己这样的状态。不要太苛责自己了,好吗?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