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大礼议:嘉靖帝的礼制改革与皇权重塑
书名
大礼议:嘉靖帝的礼制改革与皇权重塑
作者
尤淑君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9
ISBN书号
9787218176499
出版年
2025-1-1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数
520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标签
中国
历史
明朝
政治
明史
中国史
中国历史
政治史
豆瓣评论
韧勉
台湾学者尤淑君关于明代嘉靖帝皇权合法性礼仪研究,她指出只要名分原则得以落实于国家礼制之中,君、臣、民三方便有一共同遵守的权力规范,政治秩序与社会秩序即能安稳运行。简单来说,“大礼议”即“献皇帝正名化”之政治行动。嘉靖皇帝固然完成了皇权重塑的任务,却破坏了名分原则,动摇了以“礼”为主的政治文化体系,君、臣、民三方不再有合理的行事规范,各行其是,名分礼秩再难发挥功能,是故开启明中叶政治混乱、君臣冲突、社会失序的危机。“大礼议”以亲逾尊的案例,让后人诟病不已。当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倾向以私利为重时,君与臣、臣与臣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陷入冲突之中。从动态的政治运作来看,权力结构是各方势力冲突、利益交换,以及分配再平衡的衍生物。权力更迭影响的不止皇帝一人,其范围如同骨牌倾倒,在整个帝国体制内产生广泛的效应。
2025-02-13
Perserkatze
从一个具体的政治事件的前因后果入手,再谈到嘉靖的礼仪文化革新与政治的关系,最后谈到背后的公私/君臣关系转型。经过大礼议事件,皇帝自己主导解释礼仪经典,既扩张了权力,也使得天子的神圣性质削弱;首辅重要性提升,却在皇帝和百官中纠结;言官及其他人的道德危机同样加深。
2025-02-17
冬至
结构清晰,材料细致,写得很扎实,对大礼议事件有了新的理解。
2025-02-03
东土大唐
大明王朝1566的前奏曲
2025-01-14
游手好闲青大人
本书通过分析“大礼议”事件及其后续影响,向读者展示了王朝内部崩溃的症结所在。在传统中国,“礼法”是国家的“公义”之所在,上到天子,下到臣民,都受其制衡,可以说,“礼法”就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共识。士大夫群体通过对经典的研读,掌握了对于“礼法”的解释权,并以此来制衡皇权。嘉靖帝为了重塑宗统,稳固统治,将对于“礼法”的解释权逐渐收归到自己手中,实现了治统与道统的合一,“公天下”变为“私天下”。“公义”被破坏,士大夫群体与皇帝离心离德,加之宰相制度被废,首辅无法成为群臣代表,皇帝与官员缺少沟通缓冲渠道,政治愈发极端,结党现象丛生,最终在朝廷倾轧与内斗中大明耗尽了自己的资源,寿终正寝。
2025-03-04
蓮花去國一千年
初读硕论版时阅读体验相当惊艳,过了几年再看,此书最大贡献是把握住了研究政治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抓手,但处理得还是不够精细以致结论有些潦草。总之,可称奠基性的研究。
2025-01-14
晋右史
最喜欢第四章写嘉靖和他的内阁大臣那块。
2024-12-22
木刀
鞭辟入里分析了嘉靖朝的那件大事,因为涉及嘉靖从少年到中年这一重要时段,可以说对认识嘉靖起到奠基性的作用,也颠覆了往常对这位“无能”君主的印象。礼制部分有点难度,但收获很多
2024-12-21
北纬67度3分
本书史料极为扎实,持论公允,精细利落可称大家,编年体叙事,立体式写法,四章结构层层递进直奔主线,透视皇权、士权之间利益和权力的迭代、更新与纠葛,从而折射出历史事件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色彩。
2025-01-15
橙子_有妖气
已长评,画面感极强的一次历史阅读,就像做一个辩论会的裁判一样,只是我读着读着个人已经完全偏向“人情论”。很多时候我们的礼很“麻烦”,但那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财产,读礼,知礼,用礼,博学。
2024-12-30
贝哈马斯
开门见山,非常清晰的写作。跟政治学也有不少对话。赵克生教授的序言堪称典范。
2024-12-22
努力学习的某喵
06年首次出版的硕士论文到今天仍是这个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目,太厉害了!礼制改革居然能写得这么好读好懂不枯燥。一本事儿有意思(嘉靖折腾20多年只为父亲“正名”)、文字不难(史料引用不多,大多是事情经过、争论双方观点的概括讲述)、梳理清晰(事件发展、争论过程写得非常清楚)、颇有深意(对明朝政治文化体系崩解危机的分析很有意思)的好书。在台版基础上有增订一些文字。讲事儿的部分更好读,个别论述绕不过来得理解一下。第四章关于首辅、言官的困境,结论对皇权私化的论述,很漂亮。“‘大礼议’虽得重塑皇权,但却让皇权趋向私化,反而对明朝的政治体制、权力结构及士人操守造成严重的杀伤力。”
2025-01-06
脆皮Isaac
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镇压言官群体,导致左顺门血案;编纂《明伦大典》,构建皇权正当性的理论文本;编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杀士人“为王者师”的政治理想;不断变更国家礼法,名为“恢复祖制”,实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巩固自身皇权;又为操控群臣,大张阁权,几易首辅,朝廷政治风气日下,为党争愈演愈烈创造了条件。本书通过“大礼议”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异变,尤其是围绕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入祔太庙的问题,嘉靖君臣唇枪舌剑,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将生父称宗祔庙,也达成了皇权重塑、小宗变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却动摇了以“礼”为主的政治文化体系,皇权私化,名分礼秩混乱,导致了明中叶政治动荡、君臣冲突、社会失序的危机,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溃瓦解。
2024-12-28
崂山居士
查核目录,就是06年台湾政大《名分礼秩与皇权重塑:大礼议与嘉靖政治文化》的大陆版,仅先翻阅了绪论,很有意思的选题,有史事钩稽,有对礼书《明伦大典》的文献释读,今年厦门大学哲学系江鎏渤博士的博论《学术与秩序: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礼学》亦涉及明之礼学,有机会或许可以连读。
2024-12-20
碑亭巷雜貨鋪.
神聖消解,皇權私化。
2024-12-22
中世与近世之间
可以作为本世纪初政治文化史的尝试,与邓小南书均初版于06年,但本书竟然是作者的硕论,就此点而言值五星。通读本书,又是黄宗羲“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的注解,废除宰相的结果是,皇帝不得不通过内阁作为与官僚体系的缓冲,避免政治失序的危机。然而内阁的非法理性存在,使其无法摆脱皇帝私臣之嫌,公私两难的首辅唯有靠近皇权方能稳固其位,故终究无法与官僚体系建立起和谐的联系,进而开启频繁的党争。此为嘉靖朝内阁权力扩张的要因及其结局。作者指出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是名分秩序,然而大礼议事件及嘉靖朝的礼制改革,却将其彻底动摇,皇帝任性的结果虽然重塑了皇权,却破坏了礼法,开启了皇权私化,因私害公,使得原本国家体制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失调,明后期党争与宦官专权均源于此,真可谓皇帝胜利国家失败。
2024-12-16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