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善与恶的发明
书名
善与恶的发明
作者
汉诺·绍尔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21772111
出版年
2025-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页数
424
定价
75.00
装帧
平装
标签
历史
社会
哲学
人类学
社会学
思想史
西方哲学
道德
豆瓣评论
无虞
有的个别句子很新颖,但很多都没有组织,像在介绍论文,目录按5这个时间挺好,但实际内容讲史前也穿插着现代的心理实验和尼采,看了前两章
2025-06-28
总有蓝天
果然不能期待这么本薄书能写明白什么道德的历史。作者的记叙和论述在我看来是相当断裂的,将时间维度划分成“xx年之前”在策略上就是“提纲挈领”的写法,甚至只是概括某个时间段的重点内容。不能否认有很有启发性的内容,但如果抱着讲明白“为什么”的心态阅读,肯定会失望。翻译在此基础上再减一星,很少有把科技元素这么明目张胆地展示给读者的出版社了。
2025-06-10
轩然
本书在理清道德概念。开篇就用到了人类学和经济学的观念,来解释道德的底层逻辑,很有见地。前面一系列的铺垫都在为最后一章,解释当下道德的复杂性做准备。道德来源于合作,合作来源自人类的基因和缺陷。而合作的另一面是博弈,合作和博弈都促成了道德。最有意思的是中间关于“罕见的人”的解释,对除了战争博弈之外,正处在商业合作与博弈下的现代人身上道德感的源头做了解释。“罕见的人”是现代人与原始人在道德层面的一次分野,同时说明文化的强大作用力,已经大于基因对人的作用。作者一边把道德请下神坛,去中心化,一边又提示我们要保持觉醒。道德背后永远有群体、决断与利益,不可摆脱也不可深陷。
2025-03-23
ms.R
一部人类的进化史,和大自然相比人类从出生开始最初10年是最脆弱的,我们把生命交给了父母交给了原生家庭
2025-03-28
Jocean
从500万年前、50万年前、5万年前到5000年前、500年前、50年前、5年前,循证了道德的发展。5000年前,人类的自然状态始终是不平等的。50年前,现代国家——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总是导致心理和精神的贫瘠。这些国家的人在物质上无忧无虑,内心却疲惫不堪,虚无、抑郁或焦虑。5年前,生活在信息泛滥之中,也产生了假新闻,而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之中。
2025-03-17
spencerhanna
更像人类简史的一种补充说明。发达的人类社会的物质繁荣似乎带来了幸福的承诺,但这种承诺只会令人沮丧地缓慢实现,而且永远不会完全实现,因为社会复杂性的每一次增加都会对我们的认知提出更高的苛求。我们只不过是经过35亿年的突变和选择而打造出的复杂机器人,目的是保护自我复制的基因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文化知识必须被维护。当它的承载者消失时,它也会随之消失。人们永远无法真正摆脱不平等的问题,只能用一种形式的不平等去交换另一种形式的不平等。用政治不平等取代经济不平等的代价可能是合理的。然而,通过政治干预来消除社会不平等的希望终将落空,因为有效的政治行动只有在社会权力不对称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而社会权力不对称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形式的不平等。
2025-04-25
陈觉民
尼采“1888年遗稿”【反对“旧信仰”的斗争,就像伊壁鸠鲁所从事的那种斗争,在严格意义上曾是反对先在的基督教的斗争,——反对已经阴暗化、道德化、渗透了腐败的罪责感,变得陈旧和病态的旧世界的斗争。——道德狂热摧毁了异教,因为它重估异教的价值,并且让异教的无辜吃了毒药。——我们最终应明白,与胜利的、成为主宰的东西相比,在此战败的被摧毁的东西乃是更高级的东西!——基督教是从生理腐败中成长起来的,只在腐败的土壤里扎根……——我们少数人或多数人,敢于重又生活在一个非道德化了的世界里的我们,按信仰来看,我们是异教徒;我们很可能也是最早理解异教信仰是什么的人,必须设想为比人更高级的生物,但这种生物却在善与恶的彼岸;必须把一切高级存在也估价为非道德的存在。我们相信奥林匹斯——而不信仰“被钉十字架的耶稣”。】
2025-03-07
元非
著者 Hanno Sauer 就是几年前那篇论证为了做哲学寻求启发去读古早哲学经典文本大不如多了解点当代经验学科的元哲学论文作者(当年读到该文后做过点笔记https://www.douban.com/note/838307444/ )。他自己也的确是这么实践的。尽管引用的若干心理学研究结果因受到复制危机直接冲击等原因不再确凿有效,其他大部分内容还是能让人很有收获。
2025-05-30
野原新之助
这本书的主题是道德的进化,作者认为道德的进化就是人类的进化,因此可以算是“人类简史”。前半部分非常清晰:道德起源于合作,人类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自身的利益,从而得以延续;然而,存在一些不合作的人,这样的人会受到惩罚,因此惩罚强化了道德;惩罚会使人类驯化,人类用文化就足以维系道德;随着文化的发展,不平等逐渐加剧,道德也摇摇欲坠。这是前四章的内容,到第五章讨论“罕见性”的时候我就越来越糊涂,虽然有些论述很有意思,但梳理不出一条脉络。这本书的分章很有意思,七章分别对应500万年前(合作)、50万年前(惩罚)、5万年前(文化)、5 000年前(不平等)、500年前(现代社会)、50年前(少数群体)以及过去5年(觉醒文化),书中引用大量人类学和心理学的例子,很涨知识。
2025-04-15
无明
难得啊,终于积累到作者说一个人的观点,大多数时候我能知道引用哪本书了
2025-03-11
陈钢
前半段的道德史看的昏昏欲睡,后面的觉醒运动和取消主义讲得不错。
2025-04-12
赛沁
长情 又客观的一个告白 悲观的积极主义信条深深打动了我:时刻警惕道德权威的盲目性 科学的进行批判性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建构论和自然主义的善恶分析 相当精彩 特别适用于当下的:多元社会中道德冲突下的哲学反思
2025-04-06
闻夕felicity
非常跨学科:心理、基因、文化的进化如何塑造了我们所知的人,这些洞察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当下的ZZ现象,包括但不限于种族、性别、政体……的分歧。很多知识点都很熟悉,在介绍类似主题(尤其是人类进化史和技术史)的科普书里都读过,但依然有新的洞察,尤其是在反人类中心主义和承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方面。很多有趣的文化人类学民族志,比如各种用来审判的仪式。如果要说缺点的话就是话题太大了,多少显得有点散。
2025-04-03
蕉鹿夢
也许副标题更适合用作书名,期待看到善与恶相对于道德的宽泛性多些细致的根源研究。作为道德史来看还是有很多收获。
2025-04-16
HendersonYy
其实像论文集,早期人类的描述就是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到了现代就变成了梳理各种身份政治的争论。
2025-03-09
野荞
前半部分要远好于后面的内容,主题与其说是善于恶的发明,倒不如说更像《合作的进化》,后续章节呈现的基本都是当代热点政治和网络现象的聚合综述,观点既分散重复又流于肤浅,很多例证也都是引自样本小、有成见、难以复现的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实验结论,说服力不强
2025-05-03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