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电子书
读书
大书架
首页
读书
历史传记
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书名
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作者
马修·加布里埃莱
戴维·M. 佩里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22532431
出版年
2024-11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页数
288
定价
76.00元
装帧
精装
标签
历史
中世纪
世界史
欧洲史
后浪
汗青堂
中世纪史
其他历史
豆瓣评论
饿霸地煮
彼得拉克把中世纪定义为黑暗时代,把古典时期定义为光明时代,后人又将现代西方文明定义为古典文明的复兴,成为正反合三段论。但实际上这种划分否定了中世纪对文明发展的贡献,中世纪最大特色是流动。日耳曼人、拉丁人、希腊人、阿拉伯人、维京人…无数民族跨地域互相融合,阿拉伯的大翻译运动,将亚里士多德思想反哺西方,出现十二世纪文艺复兴。蒙古西征,带来火药、指南针等科技。文艺复兴从来不是突然崛起,而是一个逻辑的递进过程。另外中世纪出现的大学、农业技术的进步、宗教改革,以及女性在政治上、文学上的巨大贡献,都证明一个多元文化,互相冲击包容时代的贡献不容否定。当然中世纪也是黑暗并存的时代,宗教法庭、封建压迫、黑死病…如本书所言:“中世纪是美丽与恐怖并存的流动时代,真实之人怀揣希望与恐惧,照亮了通往现代的道路。”
2025-06-24
Blade King
为中世纪平反的书籍似乎不少,这本书面向大众,非常有可读性。选取了几个片断来说明中世纪的流动性、智识生活、女性地位等等,展现了中世纪的复杂性。就是这书名太矫枉过正了,我们相信黑暗中总有火花,但这和光明来说还是两码事的。
2025-07-07
雾凇
简要串联中世纪千年的历史,在每个时期选取不同侧面,阐述在“黑暗时代”存在的“光明”之处。其实还是主张避免过度极端,要客观全面看待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挺喜欢作者对维京人的概括,大概还是因为看过美剧有画面感和具体印象,更容易从中找出熟悉的部分。
2025-06-29
谢谢
1.31读完诗篇中或许仅叙述了男性的传奇——既有他们的辉煌胜利,也有他们的荒谬过失——然而,那些匿名创作的诗人内心深处明白,女性才是维系这个社会结构的脊梁。
2025-02-11
illusionce
所以走出“黑暗时代“就等于“光明”吗?看到标题以为是介绍中世纪“光明”的文化史(艺术/建筑史,第十四章涉及一些),当然这样的话就应该是“light”/“illuminated”而不是这里的“bright”。书中时不时要强调下“光明时代”相当莫名其妙,看到结尾以为“光明“是在与近代早期更加制度化的殖民运动、暴力和压迫相对比,但作者又暗示“光明“更多等于“真实”,呃。叙事很优秀!大致描绘了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晚期的整体图景,在时间的推进中各个主题都有涉及到,尤其是每章之间很有连贯性,这也给加强了所谓“相互关联的网络“这一主题。可以看到叙事中很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热点,比如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明冲突论“的反思批判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全球中世纪”。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很可惜,但“拓展阅读”部分很有价值。
2025-02-02
青冥天
以光明时代为理念,叙述了一个延续的、流动的、复杂的、多元的、广大的、人性的世界,冲破了原有的简单二元对立的、白人男性中心主义的“黑暗中世纪”历史叙事框架。
2024-12-29
后白河院雅仁
本书主要观点:在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并不存在绝对的国家、绝对的民族,人、商品、思想一直在从西到东从东到西流动,伊比利亚半岛、拜占庭、中东乃至北亚草原,各种宗教种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共同构成了中世纪的风貌。当然,本书写中世纪并不是为了科普中世纪并不黑暗,毕竟这个观点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而是想要说明全球化早就存在了,今日之全球化不过是把中世纪亚欧非大陆的全球化扩展到了美洲大洋洲而已。
2025-04-25
Nelly.L
读到这里有点泪目:“在这跨越千年的时光中,我们看到人们是如何开启和反抗自身时代的压迫制度,如何创造美与造成恐怖,如何跨越和划出边界的—他们如何以完整而复杂的人性,参与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们爱,他们恨,他们吃和睡,哭和笑,保护和杀害。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希望,《光明时代》能让大家看到所有的美丽和恐怖。”
2025-04-20
陌路
中世纪的黑暗,往往是基于一种白人至上,白人种族主义的假设和意识形态而来的标签化印象。中世纪对于中世纪的人而言,并不是一种断裂,它更多的就如同城市与城市之间所具有的流动那样,有着一定显而易见一的联结特性。文化的传统在流动;货物及商品在流动;思想与观念也在流动,正是这种流动时常会处于一种共存或冲突的状态,使得文明不断更新并向前演进,而非一定是向善向好的演进。因而,所谓的光明时代与黑暗时代一样,它强调的是一种在某个视角下,跟我们现在有所不同的那个时空环境。在那里也有星星点点。也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有暴力、有流血,也有荣光。而我们今天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自己,就是因为曾经历过的那一段岁月。它早已流淌在今天人们的血液里。是我们无法丢弃的一部分,无论它在今天看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既是偶然性也是必然性的存在痕迹。
2025-04-03
韧勉
本书想要向大众揭示的是著史者的身份不同,对于历史的客观认识也不同。如果单纯评价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技术成就,那么中世纪还是有诸多成就的,算是一个光明时代,而非黑暗的中世纪。但若以人民史观来面对中世纪史,中世纪的知识文化完全被贵族上流阶级所把持,待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文化态度变成了普世的人文主义,人人都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那么如此看来中世纪对于劳苦大众而言,无疑是“黑暗的”。
2025-03-05
Hao
一些中世纪碎片化的杂谈,没有深厚的中世纪历史基础是难以理解这样时间和地域跨度大,并且来回穿插试图证明自身的观点。多宗教的融合,对艺术的理解,对瘟疫的控制,这些确实有一些不同视角,但观点并不新鲜。难以认同本书8.0的评分,并且头部几条评论无非是文中片段的复制粘贴
2025-03-30
z小秘秘
中世纪现在更多的是以怀旧和浪漫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媒介视野中,比如游戏、插画和装饰等,以至于人们对中世纪和古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浪漫想象和文化渴望。但中世纪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被描绘成是一段充满暴力、战争,应该被摒弃的“黑暗时代”,加布里埃莱和佩里在本书以客观的叙事和角度描绘中世纪,既有光明也有黑暗,展现一个真实的充满血肉的时期。第一次读关于这段历史和文化的书,读起来没有困难,很适合作为中世纪历史文化的入门读物。
2025-01-30
横转中子星
本书讲述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化交流场面。在以往人们可能认为中世纪是一个封闭落后且没有发展的黑暗时期,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可以看见在这个时代下各个领域的发展,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繁衍生息。过往的史观下,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叙事确实会将这段时光视为被掠夺的,但是将视野放到全球的交融与各个族群的交流、蒙古人、突厥人与欧洲人之间交流与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后来大航海时代的因素,通过这些交流让欧洲人意识到世界很大,而其自身的经济基础也推进其对外拓展,这就促使了未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每一个时代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可能是我们的立场与视角有所偏颇,进而影响对其的认识。
2024-12-16
陆钓雪de飘飘
在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当下,中世纪似乎不断闯入现代社会,但常常体现在大众文化中的关于中世纪的刻板印象,在我们历史学者看来却难以辨别。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中世纪的兴趣受到激增的中世纪幻想文学,例如《权力的游戏》、历史频道的《维京人》,或电子游戏《十字军之王》和《刺客信条》系列的激发。但有时候,这种兴趣也受到当下的事件或掌权者的评论的激发,例如政客使用“中世纪的”来描述一道墙,或用“西方文明’来指代白人民族主义。有时候,极右翼势力会正面运用中世纪的标志,它们被描画在弗吉尼亚游行者的盾牌上,飘扬在冲击美国国会人群的旗帜上,或分散在新西兰屠杀犯的长篇大论中。左翼有时候也喜欢用这类词汇,把一道墙或者一些特别恐怖的暴行称作“中世纪的”。在这些情况下该形容词用作贬义词代表落后,钓雪按然而落后的是他们自己
2024-12-15
malingcat
在256页正文里讲明白430-1321年间的中世界史,考验的是提纲挈领的功夫,小切口,大世界。作为一部极简中世纪史,作者立场鲜明,反对“黑暗中世界”的传统史学标签,因此用了“光明时代”的标题,略有用力过猛之嫌。本书特点是从女性开始——西罗马帝国摄政女皇加拉·普拉西狄亚,并在白人之外,加进犹太人、阿拉伯人、维京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因此敢称“新史”。作者们给了艺术不少空间,大教堂尤其受到重视,结束于但丁,并与开头的拉韦纳(拉文纳)相呼应。编辑功夫老道,装帧设计漂亮,适合作为中世纪入门读物。
2024-12-22
奥托拉米纳
启蒙学者口中“黑暗”的中世纪主要是欧洲历史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比较的结果:和无比辉煌的古希腊-罗马、群星璀璨的文艺复兴相比,中世纪无疑显得有点黯淡,这种黯淡被他们鄙视为“黑暗”,又因为宗教等原因而无限夸大,乃至彻底否定其正面作用。
2025-01-23
贝哈马斯
中译本算是期待已久了,也确实好看。反驳中世纪作为黑暗时代,这早已不是新鲜观点,但这本书除了极其流畅,还讲述了许多主流叙事不太说的故事,尤其是女性。
2024-12-16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