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书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露西娅逃离的29个春天
书名
露西娅逃离的29个春天
作者
玛丽亚·格拉齐亚·卡兰德罗内
格式
AZW3,EPUB,MOBI
评分
8
ISBN书号
9787559497505
出版年
2025-7-25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页数
280
定价
59.90元
装帧
平装双封
标签
传记
文学
小说
纪实
女性
意大利
外国文学
女性主义
豆瓣评论
哇嘎哩贡
“我是来接你的,现在的我年龄比你大一倍,我过着或许你也为我设想过的生活,我正看着你。现在我来接你了,我来带你走。露西娅,把手给我。”正如《还有明天》中只有女儿才能在茫茫人群中一眼看到母亲,同样的,也只有女儿才能穿越茫茫时空和流言蜚语,打捞出母亲的一生。一个直观感受是,书中存在截然不同的双重语言系统:一种是冷静的、凝练的、尖锐的、利落的、纪实的书写,作者尽量客观地还原历史现场,铺陈历史背景;另一种则是主观的、潮湿的、丰沛的、黏连的、感官性的书写,当她无法捕捉到更多外部信息时,通过大量环境描写和抒情,她把自己沉入身体内部,在想象中穿越时空,闭上眼,仿佛站在母亲的身躯里,仅仅通过流淌在身体中的血脉,让露西娅在文字中重生。真正打动我的,恰恰是那些诗化的抒情部分。由此,她抵达了现实无法抵达之处。
2025-08-12
王不逃
想到了日本女作家宇佐见玲的《我想生下妈妈》里小兔的独白:“我只是想生下卡卡,生下她,然后从零开始养育她。那样一来,一定能够拯救她。我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她千万不要犯生下小兔这种错误。”玛丽亚和小兔的内心深处,都主动反抗了“母爱神话”,承认露西娅和卡卡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一个完整的拥有自己生命权的女人,她们本身的存在与挣扎,都优先于“母亲”这个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的女儿劝导自己的母亲离开有毒的关系,她们比妈妈更先认识到她是一个“人”,先是她,才有了别的角色。Ps.这本书的内外封都特好看,还有美丽的刷边,看着读客熊猫logo都有点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好感人……
2025-08-09
张春[阿卡纳]
“我”和13岁的女儿讨论露西娅的种种为什么。为什么要选择那个地方留下孩子,为什么选择第二天写信告知媒体而不是直接留信息,考虑为什么是那个时间而不是别的时间……那一节猜测的过程,我感到惊心动魄。因为这是“我”和母亲的联系里,唯一的直接联系,这一段的思虑揣度,穷尽了所有所有的细节。在那些理性的分析语言下,我听到的是这个女儿的呼号:“妈妈!妈妈!妈妈啊!”不由得想起《史记·屈原列传》里的诗句:疾痛惨怛,未尝不呼母亲(父母)也!!
2025-09-05
撒旦的表妹
全书让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给你自由,包括抛弃我的自由。”
2025-09-08
danyboy
很好读,无论是章节还是词句,但内容却很悲伤。一个弃婴成年后,带着女儿复原生母从出生(写了纳粹德国在意大利的残暴),到成长、结婚以及私奔、遗弃女儿,自杀的短暂生命历程。上个世纪的意大利和别的欧洲国家是有些不同,以电影为例,从偷自行车的人,到大路,直到1900新世纪(不是海上钢琴师),把露西亚放置在这个背景里,能理解很多事情。
2025-07-31
林三土
二十世纪中叶的意大利画卷:性别、阶级、城乡差异、地域歧视、宗教保守势力与过时法律、政党政治、经济腾飞与停滞下的农民工。抒情的段落略多,我个人更喜欢白描的写法。
2025-08-03
MsZijuan
只有女人才会如此深爱自己的母亲,并留下她的姓名。后半本频频落泪,看到最后一句,大哭了一场。这世界不能没有文学。夜晚属于文学。
2025-08-03
小舟
我的评价是既好看又难看一会儿好看一会儿难看。前半部分还原了露西娅的成长经历,偶尔插入的大段时代背景描写很冗杂(尤其是北非战场相关,意义不明);后半部分揭示真相,作者的大量臆想又显得很荒谬很没有说服力。而贯穿全书的母女感情非常动人——“露西娅,把手给我”、“给你自由,包括抛弃我的自由”——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写成这样蛮可惜的,或许更适合拍成纪录片。btw最后一章标题灵感提到的唱《runaway》的aurora是指小曦吧?这对我来说算个彩蛋吧
2025-09-11
有鱼
太多历史背景、环境描写和心理分析,适当留白会更好。虽然很心疼露西亚,但水泥匠的妻子孩子也很可怜啊,她是太缺爱了,才会一步步陷进名为“爱情”的浪漫陷阱。再浪漫也是陷阱。上世纪的意大利真的好像中国,全世界吃女人的历史都一个样……
2025-08-28
氯雷她定
“他们想把你留在首都!”“因为他们想引起轰动。”一个29岁的母亲,用能想到的最好的方式,将女儿送去她可以想象到的最美丽的世界。
2025-08-13
Meowsic
说是文学吧又与作者自己的身世关联较多,说是纪实吧想象和猜测又太多了,感觉像是一本私人日记,看到后面和我最初的期待已经完全不符了。这样的书写对作者本人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对读者而言兴趣缺缺。
2025-09-11
四火火火火
封面轻盈的绿色映照着,一个女性用尽全力却无力对抗到底的人生底色,二十九个春天,她出生长大,被推入并不遵从个人意愿的惨烈婚姻,于是她狂热的出逃,二战后的暴风雨浇灭了她的心底的火焰,她与伴侣选择在某天双双沉入河底,留下一个稚嫩初入人世的孩童,逼近死亡,知晓原来从来从没有什么自由,法律之外的并不保障的人权,无法拒绝的包办婚姻,女性从事任何工作都在被打压与排挤,那不勒斯的故事还在延续,那阵名为自由的风吹来又散去,倾听更多关于“她”的故事,想到最近脱口秀节目的山东阿姨,只要女性掌握住话语权,站在公众的面前,她们就不会只讲自己的故事,为“她”感同身受,也是在共振女性共同向往自由的命运频率。
2025-08-01
鸡狗腿子
意大利版的《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但是珠玉在前,这本就觉得写得有点太文艺太煽情了,历史背景的融入也很生硬,有点可惜。
2025-08-23
熊阿姨
像电影《还有明天》同一时期的悲剧版本。想象的白描和抒情过多了,对真实经历的力量反而有很大折损。
2025-08-20
祝羽捷
一个公案背后,是女性命运的不公与痛苦,一本书解开被忽略的残酷真相,痛苦也从未随着某个案件的了结而消散,很有重量。
2025-08-01
小行星啾啾
“我来接你了,露西啊,把手给我。”总是在书里看到一个成年女儿对早逝母亲的反向接生。小时候母亲抱她、保护她,而现在是她在穿越时间与死亡,反过来拉住那个在绝望中沉溺的母亲。总是被书中这种跨越死亡与代际的爱打动。
2025-08-03
张森蝶
最近在经受分离,所以哪怕这本书文字再简单不过,还是哭得很难受。一位女儿真的通过对历史的剖析进入了母亲真实的生活,闯进了她最隐秘的情感,让最清楚的词句从伤口中涌出,直至痛到痉挛。我感受到她的窒息、她的无处可逃。母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好让女儿得以活在梦中才敢流连片刻的生活,但这一离开决定却需要被留下的孩子用一生来消化,不断调整它在生命中的占比。母亲没有逃离她漫长的悲剧,而女儿可以。玛丽亚的笔下毫无怨怼或恨意,她通过汲取每一条信讯中母亲的影子,感受到的只有她与生俱来、无边的爱。身为女儿,只得以爱来回馈,以文字再赋予她生命,即使这些想法已落归于一捧尘土。她给了母亲自由,包括抛弃她的自由。爱真是伟大又疯狂的东西,它让我们渺小的存在变得像整个世界一样宏大,也让被爱的人不会被遗忘在寂静之中。
2025-08-03
热门推荐
1
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
2
西方文明4000年
3
不被大风吹倒
4
草民
5
她的秘密人生
6
萧关道
7
我脑子里的不速之客
8
时间贫困
9
中国石窟简史
10
有生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