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はるのLeeベル
    八个支柱可以借鉴:动静;刺激与停止刺激;激发与舒缓;独处与相伴;专注思考与自由联想;情绪的表达与隔离;放松与挑战;给予与接受2025-10-22
  • 4N70NJUD3
    就这部分来说,最高级的体现是《行动瑜伽》和止观,只是太难了而已。不过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就是让你好好休息的表征。2025-10-16
  • 月半宵夜去
    半小时可以读完,这是一本实用操作时手册。适合需要的时候直接检索,按图索骥。2025-10-06
  • 庄心
    1.这译名起的和营销味太重,作者谈到的休息有60秒,10-20分钟,90分钟,根本没5分钟啥事。2.作者主要谈的有目的的休息以重启自己的状态,偏向于方法论,但所提供的方法跟没说一样,都是是个人就知道的,小睡、运动、呼吸。3.数字倦怠是对数码时代深度侵蚀碎片时间的很好表达,10多年前都在鼓吹信息化时代能够更好利用碎片时间,现在看来实际上是数码时代不仅侵蚀了碎片时间,还深度侵蚀了所有时间。很多人连离开手机1小时都做不到。4.对数字倦怠仍没有提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卷中卷的社会,人是需要精神鸦片的,这些数字垃圾之外,似乎很难找到替代品。2025-09-12
  • 刘西喵
    不看没啥损失 看了也没啥损失2025-09-17
  • 大耳朵兔兔狗
    成都方所读完薄薄一本,坐在地上跟练书里的动作很放松。很温暖治愈的一本小书。2025-08-11
  • 九磅十五便士
    通过这本书深化了需要休息的理念,但是可以实操的方法几乎没有2025-08-09
  • 八月之风
    不知所云,主要表达什么2025-09-19
  • huhahaha
    2025.8.4 微信读书看完2025-08-05
  • 零风
    NO.. 47休息的意义,很多方法是瑜伽体式。2025-07-31
  • 軒轅鍾書
    固定时间休息、午休,都是能更好让大脑机械重复的高效休息的。其余碎片时间就是劳逸结合、拉伸放松、深呼吸、冥想等快速回血。对于信息过载得控制信息入口极简,然后使用大模型提升信息处理效率。2025-07-01
  • 老板送了本实体,总的来说还是得有休息的意识。感到累了可以在工位前再翻一翻,一些小运动技巧也能帮助恢复元气。2025-06-29
  • 优秀猫猫饲养员
    耗时:30分钟。排版有点花里胡哨的。感受你的感受。咖啡因会切断你的疲倦感,不是不存在了,而是感受不到了。说了很多方法论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倾听我当前的感受。做“要成为的人”而不是“代办记事”。对一件事要有拒绝的勇气,选择的收获与代价是什么,不选择的收获和代价又是什么。顺势而为。2025-05-11
  • 林小糖的猫咪
    这是一本,怎么说呢,拧巴又尴尬的书,能用到书上说的休息方法的人,能腾出来的时间不止5分钟,适合很悠闲的人,也就是说,休息够了运动一下的人(他们为什么不接着休息呢);真的在工作时想休息5分钟的人拿起这本书只会觉得,我有这么多时间,我为啥不躺会儿刨刨手机呢。书名所说的“5分钟高效休息”好像没有啥提现,当我看到“需要休息的时候,就休息”,笑了,好科幻的,我需要的是不上班。第三章还来个“对休息的反思”,好吧,牛马们,接着干起来!2025-05-28
  • ynp
    阐述身体和精神不能紧绷而需要休息,但又相对特色地定义休息不仅仅是睡眠,而是8支柱:动->静、刺激->停止刺激、激发并提高活力->舒缓地消耗能量、独处->相伴、专注思考->自由联想、情绪表达->情绪隔离、舒缓放松->速度的挑战、给与->接受,这也是全书感觉最有用部分,除此之外,真没啥用,浪费时间。2025-05-26
  • 听关林夕日
    “休息一下,然后精力充沛地回来。”nonono,回哪啊,休息就休息,“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好不喜欢这样功利的观点啊。2025-09-11
  • 赛沁
    这是一本关于正念的简单实践方法总结书 关于冥想的部分不多(入门)但很实用 请别被评分吓到 没一句废话 打分低的人都是没有静下心来看的 总结的很好 像字典一样按图索骥 不需要一次性看完 ★推荐阅读!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