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取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义,笔名天风、藏晖等。

内容简介

我总以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比自由更根本。我们也可说,容忍是自由的根本。社会上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无论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没有容忍,就不会有自由。人们自己往往都相信他们的想法是不错的,他们的思想是不错的,他们的信仰也是不错的:这是一切不容忍的本源。如果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都感觉到他们的信仰不会错,他们的思想不会错,他们就不许人家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所以我在那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来,一方面实在是为了对我们自己说话,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政府、对社会上有力量的人说话,总希望大家懂得容忍是双方面的事。一方面我们运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权利时,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同时政府或社会上有势力的人,也应该有一种容忍的态度。大家都应该觉得我们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是难免有错的。因为难免有错,便应该容忍逆耳之言;这些听不进去的话,也许有道理在里面。——胡适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Van饭
    佩服当时人做学问的一丝不苟,”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分明是属于中国人的工匠精神呐。也为现在仍在各个领域孜孜不倦寻求真理的人点赞。#是的,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2015-10-24
  • 第一次读胡适的文章,感觉比想象中的好,即使是在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技术都有所发展,但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容忍。所谓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感觉现今都很适用的一个方法2015-11-19
  • 菊一文字
    以前一直觉得胡适对旧文化的态度过于极端,并不苟同,看完本书后感觉胡适在政治、社会方面的观点是客观理性的,可能比当时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都理性,那些观点放到现在都能达到一样的高度,至于文化方面,在那个时代可能真需要这样的激进态度才能推动新文化的革命,也就好理解了。2015-09-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