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子健(1919—1993),祖籍贵阳,生于上海,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燕京大学,1948年赴美。20世纪50年代,研究重心转向宋史。1960年,入斯坦福大学任教。1965年,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刘子健是美国宋史研究的顶级学者,也是促进国际宋史交流的领袖人物,对突破国家与民族界限的国际性学术合作卓有贡献。主要专著有《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宋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两宋史研究汇编》等。

内容简介

☆ 海外宋史领军人物刘子健成名力作,宋史名家虞云国长篇导读,邓小南、赵冬梅倾情推荐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库库子
    王安石的新政让宋代的权力集中更进一步。变法机构凌驾于三司之上,独立于政府架构之外,分权制衡的原则遭到破坏。他本人说一不二,为了推行新政罢免反对派,代之以听命于己的官员,太学改革让太学生变得亦步亦趋,只会念“王经”,儒学的多样性与活力慢慢窒息。虽然“上与安石如一人”,可一旦王安石被罢免,新政加强专制权力的遗产统统属于皇帝。在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大背景下,不论是所谓的士大夫政治还是由士大夫发起的改革,全部都只是服务于君主专制政体的附庸与工具。由是言之,宋粉“共治”之论,可以休矣!2022-02-16
  • 1N
    出于对汉学写作的受众考虑,此书对宋代王安石新政改革的全景式论述极其精略简洁且晓畅直白。在对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分析中,聚焦辨析变法派与保守派对《周礼》与《春秋》的对立、儒法义理与功利、经济策略等问题,明确王安石本质上是一激进儒家;在对改革过程中官僚政治行为的分析上,能自觉运用西方政治学等社会科学方法,试图构建出士大夫官僚三大类(理想、仕进、渎职)七个小类的官僚行为分析框架,以及从吏役次官僚制政治、中央集权和同一性、专制主义等视角,综合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凸显王安石理想主义官僚本色。另虞序上下篇分别详细介绍刘子健生平和全书各章概要,是一篇学术书评的典范,读后方知刘曾参与东京审判,由主攻近代外交史转入宋史的学术心曲,与陈寅恪回避晚清史研究相类。#新学选抄#2022-01-01
  • 天水太史卢成蹊
    安石!安石!出师未捷身先死,变法垂成泪满襟。2022-02-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