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大断裂》、《国家构建》等。现居加利福尼亚。

内容简介

“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16)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icada
    不是很喜欢。名为“信任”,整本书的主要变量就一个:家庭纽带和超越家庭的、社群的、自发的关系。福山的信任,说的就是后面那种。2020-02-11
  • 討人厭的字
    儒家思想怎样以文化的形式塑造以家族为单位的经济体,信任作为社会资本直接影响着经济体的模式与运营成本,这些都很有趣。分析文化注定是困难重重且因无法量化而缺乏说服力的,这也是为何古典经济理论能获得大批追随者。即使福山很努力地论证了文化在经济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我也不愿相信理性人假设,阅读时还是在他通过[人无理性习惯的传承]推导出[文化存在,人类并不像经济学家描述的那般自私功利]这一步卡住了。无理性习惯为何不是潜意识功利的结果呢?服从某种文化的符号使个体在群体中得益,反之会受到惩罚,这是必然的。人性是否会趋利避害,而不单纯只是追随习惯,这是一个小小的疑问。很好奇的是,在信任被系统量化的如今,福山所述的文化与经济结构的关系会逐渐弱化吗?2019-07-31
  • 冬之旅
    福山的这本书主要分析了信任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大视角的分析,从美、法、德、意、日韩以及华人社会(港台大陆)分别进行了梳理和结构,结合文化和历史的发展变迁,给人一种清晰的印象。虽然信任的类型以及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但信任对任何经济体(无论多大多小,甚至是两个人之间的经济交往)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对比描述中的西方各国,对国内的经济环境也很深切的感受,契约精神的缺乏、诚信道德的丧失,威权主义的盛行,家族观念的浓厚等等,不能不说是对目前的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信息的整体不透明,使情况更加扑簌迷离。可以说,如果说要判断一些想去关心的经济问题的实质情况,普通百姓是很难的。信任危机似乎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而法律是双刃剑而且运用成本奇高,不宜轻用,于是人际交往就成畏途。2019-07-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