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主修数学,后专修哲学和逻辑学,后在剑桥大学任教,并于1908年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罗素于1920年赴华讲学一年,对中国知识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1950年,罗素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幸福之路》《自由之路》等。其中,《罗素论教育》自1926年出版后一版再版,已然成为英美教育理论著作中的经典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的经典教育论著。罗素从父母和哲学家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什么是理想中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特别提出要重视早期教育。在品性教育方面,他结合现代心理学的一些发现,指明了早期教育是最有希望养成品性的时期,区分了品性教育与智力教育,对从幼年的品性教育(涉及恐惧、玩耍与遐想、私心、诚实、惩罚、同伴、爱与同情等)到青春期的性教育均进行了探讨。在智力教育方面,他讨论了智力教育的目标、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问题,并谈及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阶段。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静和
    这几天把《罗素论教育》看完了,我发现这是非常好的一本书,让我感触颇深。首先是作者的心态,作者抱着为孩子真诚谋福利的真诚愿望写下此书。书中不仅讲述了教育的理想——对自己想要培养出怎样的人,还详细阐述培养孩子的具体做法。我相信本书对重视科学教育的新手父母是非常有用的。2022-10-17
  • 迷失的手戈
    这本书理论性较强,作为妈妈来看的话,前面会有一些难懂,但是坚持往后看,就可以从作者提出的实际事例中了解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可以作为妈妈的参考书籍,多角度多思维来考虑如何对待孩子~作者书中有个观点,就是把孩子,哪怕是婴儿,也当做平等的人来看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平时与孩子们相处时,也会尽量这么做,把孩子们当做是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而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充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意愿,在不涉及安全和原则的情况下,满足孩子们。在老一辈看来,我这样的做法是纵容孩子,而我希望从小建立起来的这种对等的关系,能让我们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更年期,使我们的亲子关系更融洽。2022-10-15
  • 瑶哩哩
    我读此书看到几句,不禁有感而发。孩子是天然渴望同伴的,而且少了同伴的教育,必然会缺失某些关键的要素。如果让我想起很多孩子才好到大有一些知识父母是不会教给孩子们的,但是他们会从同伴的身上学到,而一个好的同伴,会达到近朱者赤的程度。而且我对其中关于罗素谈性教育有很深的感悟,我本人的性教育是在大学和室友聊天之后才慢慢地了解,更何况我本人也是学相关理论方面,然后对于这些事情才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难以启齿谈及色变的老虎。但是我觉得如果为人父母能做到与孩子讨论性而不变色、而且谈论性坦坦荡荡。那我认为中国的素质教育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浪潮,而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为人父母的身上可以更加的去完善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更开放,更包容更多元的世界。2022-11-0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