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06年,高尔基对一位知名出版人说:“我有许多写作计划,而且正在考虑写自传。”此后,他多次表示想写自传。1910年,高尔基在一封信中说:“我很了解俄国的生活和文学,……总有一天我要写我的自传,真实地记录那些人那些事,在我的小说中证实那些有时似乎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心态。”



《童年》主要创作于1912至1913年,大致反映了高尔基三岁至十一岁之间的经历。小说以主人公父亲的死亡开始,以母亲的死亡结尾,夹杂着亲人之间的陷害、夫妻之间的龉龃、邻居之间的算计、伙伴之间的争执……。这苦难的童年,与高尔基一生都追求公平正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因幼年饱尝艰辛而起笔名“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1918—1933年五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苏联时期作品出版量最多的作家,1918至1986年超过2亿册。



刘辽逸(1915~2001)原名刘长菘,安徽濉溪人。民进成员。1939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商学系。曾任翻译,中学教师,1949年后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翻译,译审。民进中央委员。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inghan
    各种童年视角的片段,以及看不懂的大人们之间的事情,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这样。事情就是那么一阵一阵的,童年的玩伴随着大人们的搬家等事情,也换了一波又一波。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没有书中的苦难,但是感觉也有一些苦中作乐的时光:想起了暴雨时拿着盆盆罐罐放在各个漏雨的地方接雨水,并没有觉得惨,而是玩起了水;和小伙伴在操场尽头的垃圾堆里点篝火,一点也不觉得味道大;在小工地的沙子堆上挖洞,偷拿一点水泥做一个硬邦邦的沙球……PS:记得初一时遇到了一本在人间的口袋书,一口气看完了,被其中的苦难触动到了。但是直到现在我才读童年,虽然它才是初中推荐书目。2023-09-17
  • 恋恋风尘
    写的真棒!天才的手笔就是敏感、细腻、生动、真实!一个不羁的灵魂和一个肮脏的灵魂都会在这种冷漠、残暴、荒诞、野蛮的文化里诞生,关键是你自己要有点亮自己良知的星火。2023-11-13
  • 皮尔
    可能是翻译的锅,读起来不太连贯2023-12-1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