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有人劝索尔·贝娄写自传的时候,他总说没什么好写的,他就是忙得要命。忙着写小说,偶尔写写杂文;忙着谈恋爱,结婚,当父亲,离婚,交友,结怨,悲伤;忙于历史大事,忙于文学小事;忙于大量读书,忙于恪尽教职,教书一直教到耄耋之年。尤其是忙着写信,写给他先后几任妻子,他的儿子们,他的作家同行,喜欢他的和不喜欢他的读者,还有追着他要签名的人,着了魔似的阿谀逢迎者,以及重度精神病患者,等等。



大作家并不全都擅长写信。写信似乎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天分,像艺术天分一样神秘莫测。显然,索尔·贝娄具备了这个艺术天分。在这部书信集里,贝娄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热恋的时候,他会说:“苏茜和我就是在一块浮冰上都可以很开心。”心情恶劣的时候,他会对前妻桑德拉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差点儿杀了我……我把我在你手里遭的罪全都写进《赫索格》里了。”当然,在这部始于1932年,终于2005年的书信集里,还有贝娄对文学、政治、哲学的沉思,是对他七十余年的心路历程的记录,以及对二十世纪美国社会的若干侧面的再现。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一九二四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一九三三年,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一九三七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一九五三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院长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揭示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获得三次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一九六八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一九七六年,由于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豆友256466686
    跳读完,有关作品的文字没有看。2022-06-15
  • k
    看书信 是在废话的海洋里打捞宝藏 要耐心 才能看到贝娄的一生从眼前流过从年轻到年老 始终思路清晰 文字精准 深刻的不费吹灰的洞察力 和真诚 认真 对生命和写作的热情陷入爱情时的昏头涨脑 以及离了三次婚还是依然对女人和爱情充满信任和迷恋他实在是个不嘲讽的人 即使聪明绝顶他对笔下的人物充满了同情和满腔柔情始终精力充沛 奋战在用语言思考输出这个世界和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真是个让人心软的老小孩2021-08-03
  • 半半
    两个落雨天读完了索尔•贝娄的书信集。贝娄曾经写道:“发现一个人生命中的心路历程,解读他留下的痕迹,是一件特别令人感动的事。”读这七百零八封信,是现实之外的丰富生活。2021-08-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