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艺术形式》在国外流行40年,已成为在高校进行艺术教育的经典范本。作者帕特里克·弗兰克认为:“我们创造了艺术,艺术成就了我们;我们创造了艺术作品,反过来,我们也受到了艺术作品的影响。”并试图将这一理念贯穿到全书的字里行间。

为什么要学习艺术?

艺术无处不在,艺术创作是对生命的一种回应,通过艺术创作,我们让生命变得更加丰满。当今的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几乎每个抱有好奇心的人都能接触到艺术。艺术创作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在今日的艺术世界中,它仍然纯净无瑕。

为什么要使用这《艺术形式》?

艺术世界不断变化,这《艺术形式》也随之变化。《艺术形式》第11版是有史以来修订最全面的版本。《艺术形式》前半部分中,向读者展示艺术家如何创作艺术作品:他们是如何加工信息、处理个人情感,通过媒介等其他艺术或公众投入来创作出作品的。艺术家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一些直接引用的话语使讨论部分显得格外生动。《艺术形式》的后半部分中,以11篇文章围绕“艺术成就了我们”这个主题,通过更多的细节,告诉读者艺术是如何实现其六种社会性功能——愉悦、评论、崇拜与礼节、纪念、劝说和自我表达。

《艺术形式》的第11版还展示了全新的研究成果:根据新的研究、读者反馈和公众兴趣拓展延伸了某些内容。在第1章中新增了“创造力”板块,强调了在该领域的新发现。《艺术形式》也覆盖了对旧石器时代的新发现。交互式动态图像的新设计在第11章中也有体现,涵盖了审查争议的内容。总体而言,因应这些教学和内容上的变化,《艺术形式》增加了内容的深度、覆盖面以及灵活度。

新版中还引入了大量新图片。总共165幅图片,26%的作品图片是全新的。很多新的图片呈现了异域文化,比如非洲,继续从全球角度提升从1998年出版发行的《艺术形式》。新增图片中有近一半是当代作品,也就是说,这些作品是在世的艺术家所创作或是创作于新千年的。《艺术形式》第11版,反映了作者对当代艺术的不懈追求,也是艺术欣赏的最好途径。与近现代相比,后现代时期的很多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和风格更加丰富。这些当代作品充满了代入感,更具广泛性,更加令人惊喜并引人深思。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1234567
    书挺好的,就是个梗概性的介绍,面广,不深,配图不行,另外本书在网上的附加资源看不了,非常可惜。翻译叫俞鹰,译后记说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却没写邮箱或任何联系方式,真是诚恳。2017-08-31
  • 看书就犯困
    看到这本书就想起后浪的《与艺术相伴1,2》,框架都一模一样,前部分讲各种艺术知识,后部分是艺术史。比起来,这一本同样的框架,讲的更简洁明白。不好之处在于纸张、颜色、翻译。翻译,比如568页的“喷泉”!还有,作品尺寸用的不是公制,这点不好。2020-03-25
  • Clémentine
    艺术不需要通过理解来欣赏,艺术是可以单纯的体验的。2017-04-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