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劳工的力量》依据国际劳工运动的一个重要的新数据库——世界劳工小组数据库,对劳工运动进行了历时长、范围广的研究,揭示了19世纪晚期以来地方的劳工运动与国际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进程是相关的。通过对特定阶段的全球工业化进程进行审慎的、实证性的分析,作者认为,资本到哪里,劳工和资本的冲突也会跟到哪里,指出劳工运动深深地嵌入世界政治的动态体制当中,总结了劳工运动的重心在国家之间转移及其与生产的地理分布的关系。

【名人推荐】

贝弗里·J.西尔弗的这一内容丰富、实证性强、论证有力的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阶级性的分析,而这正是目前的学术研究所奇缺的。好!

——列奥·帕尼奇(Leo Panitch),纽约大学

为了解读劳工运动,西尔弗通过扩大调查的地域范围,向我们揭示了当劳工运动在北美势弱的时候,却在世界的其他许多地方顺利地进行。这是对现代政治论证争论的一大贡献。

——萨斯基亚·萨森(Saskia Sassen).芝加哥大学

贝弗里·J.西尔弗的这本新书对于政治经济学家、经济社会学家甚至那些关心资本主义发展轨迹的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个挑战。她规避了“竞次”的悲观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乐观主义,依托大量的数据资源和历史学知识,通过资本流动的两个方面来追踪劳工运动的高涨和衰退:资本的空间转移和资本转移到新的生产线--两者都是对劳工运动的反应。包罗万象而又详尽,厚重而又不乏可读性,可借鉴且具有历史视野,这《劳工的力量》把政治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悉尼,塔罗(Sidney Tarrow),康奈尔大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矾人
    精要在书第四章…03年的作品,其实可以想见其时其境对全球劳工研究的影响,现在来看,手段是朴素的,热情也是朴素的,nice try2021-04-16
  • 虎尘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原始属性使得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成为永恒的主题,而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归根结底就是对活劳动的控制,通过帝国主义殖民掠夺转移产能扩张市场,通过生产集约化与有限技术革新强化不变资本与劳动分解,通过霸权主义金融殖民空手套白狼钳制全球产业,来使全世界为资本提供庞大的劳动后备军与垄断利润,将雇佣劳动制发挥到极致,用自动化大工业与劳动后备军排解分化劳动现役军,用死劳动降格活劳动,使资本完全控制劳动,劳动力完全屈服于资本,世界由此完全分化为两个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局限于有限经济斗争的工团主义已经行不通了,现如今无产者如何抢在垄断资本的前头来阻挡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与金融控制,才是问题的关键,先锋队政党与国际主义社会公有制革命依旧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020-06-18
  • Xiu
    理论框架和材料组织都很给人启发,其实我想作者这种从超长时段报刊文本收集数据的方法,装配上时兴的某些“计算社会科学”手段恐怕能减轻不少工作量,有没有类似研究途径的开展可能挺值得寻思和探索。2020-05-0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