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封来自群星的信,折射出未知的自己。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匈牙利名导乔治•巴勒菲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本质。人类意外发现一段来自太空的中微子信号,这个信号也许代表了宇宙中存在智 慧生物。在解读这封来自太空的信件时,人类自身的多重面相反倒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被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搬上大荧幕。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被译成52种语言,畅销4000余万册。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机缘巧合之下,科学家发现了来自外太空的一封中微子信件,也许这正是智慧生物的象征。我们不知道发信人是谁,该如何解读这封信的内容呢?如果我们甚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发信人呢?《其主之声》围绕谜团展开的故事,比众多冒险小说都更扣人心弦,尤其与未知的较量,激发了对世界本质、人类本性和生命为何存在缺陷等基本问题的思考。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桥本良彦
    五星,不能说是单纯的通俗文学了。大量的独语很有阅读门槛,肉眼可见的自辩一般的激情下笔,坚持两三节便能发现,其实是索拉里斯星后半部分一样的深刻自诘,这样零碎而丰富的思考占据的篇幅甚至比具体的科幻情节更多。诸多科幻点子直到尾声才被接二连三的抛出,像推理小说里压轴的解答篇一样,想法不可谓不宏大不巧妙,但其更多是在反衬前半部分的种种沉思。文中嘲弄哲学为一种安全的惊奇,给足人余地的探险,想说的总比其能说的更多,但这嘲弄同样可以是指向自己的。我们是遇上了哲学家尸体的蚂蚁,局限性的理解使人被迫将知觉替换成感受,而哲学则代表着感受的最大边境)2021-09-06
  • 欢乐分裂
    4.5;强劲的想象力和磅礴学识叹为观止,他绝不止于纯粹构建超出日常的“科幻”情节,而是以哲学的方式讲述惯常的生命起源或高阶文明传递信息,他也质疑哲学的弱项——“超越了经验限制、摧毁了昨日思维范畴的,恰恰是科学。”在经受住前几章貌似冗余枯燥之后,读者会潜入一个几近超然的空间而获得极大的脑力冲击愉悦感,在多方论证/探究的众声交汇中,除却人类寻常的阴谋论之蝇营狗苟,更兼有穷极生命奥义的穿透感,星云明灭间中吹来的中微子既携有坍塌旧宇宙的能量,也饱含了新生宇宙所需的物质信息,逝去300亿年的“发信者”如何选择接受者?人类面对永世的星象图景,是否有资格担当接“信”者?最后一章写得浪漫恢宏壮阔深邃,我们在万古未知中感受“最后一声和弦”“一个临终之吻”“一个已然消逝的文明的最后遗嘱”。2021-08-27
  • Visin
    算是莱姆在伊甸、索拉里斯和无敌号之后“失败的第一类接触”主题的集大成者,浓缩了作者对此议题的思考,说教意味很重,之前有两三次读了英译开头就难以为继,中译虽流畅但也很难进入,想到了PKD的Valis……虽是好书,但不是我所喜欢的莱姆作品。2021-08-1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